(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心湖小学,浙江 台州 317100 )
摘要:如何拓展新型“小”乐器,并将其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加以尝试的。本文通过审视当前我国课堂乐器的现状,分别从音乐新课改的需要、音乐教学的辅助,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小钟琴”进入音乐课堂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钟琴;音乐课堂教学;意义
小乐器的“小”首先在外观上呈现出小巧玲珑,并能够用于集体教学的课堂乐器,它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统一调高的的乐器,便于集体演奏;
(2)要价格便宜,经济实惠,符合卫生要求;
(3)音质好,音色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技术要求不高,简单易学,携带方便。
小钟琴是一种有音高的打击乐器,它有16个音,左右排列,从小到上,以国际标准音准440赫兹为标准,小钟琴的音准达到正负5赫兹内;小钟琴每个音的回音要求一致。具有音色美,携带方便,简单易学,演奏方式丰丰富灵巧等特点。
一、目前我国课堂乐器的现状
1.课堂乐器的选用缺乏新颖性。大部分学校课堂乐器是以打击乐(奥尔夫教具)、吹奏乐(竖笛和口风琴)等常见乐器为主,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2.课堂乐器的选用与儿童年龄特征的可操作性不匹配。乐器进入课堂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事。但是,对乐器的选用有较高的要求。由孩子的年龄,心理及能力特征,决定了对器乐选用的需要是即简单易操作,又要符合音乐性质标准的音质条件。
3.课堂乐器教学方法缺少趣味性。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居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缺少趣味性的创新。教师只重技术的学习、培训,而忽视儿童的个性审美特点。
4.器乐在课堂运用的学具作用研究方面较薄弱。器乐教学研究要坚持为教材服务,乐器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辅助的学具作用,从而开发有效的校本教材。
二、拓展新型小乐器——小钟琴,是新课程新教材开发和改革的需要
在我国,器乐教学已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小学阶段音乐课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历史。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里,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的音乐教育价值及效果的可能性。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喜爱歌唱,有些是生理原因造成的,有些纯属于性格、爱好所致。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童从5岁开始是小肌肉迅速发展时期,但声带还处在非常娇嫩的时期,即使“童声”也是从八九岁开始成熟,大脑对它的控制开始形成,在这之前唱不准音常常并不是耳朵的问题,而是嗓子还没达到大脑能加以控制的时期,所以在这种时期发展器乐教学是更合理的。器乐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参与社会生活时的自我把握、发展与他人合作、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情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能,这是音乐教学功能的重要体现和组成,也是器乐教学社会功能的体现。
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面对城乡结合的学生素质,我们必须拓展易学易奏,适用于集体教学的新型“小”乐器,结合音乐课程内容,开设相关的拓展性课程,探索有效的器乐教学评价机制,让每个孩子都学会一样乐器。
三、探索新型小乐器——小钟琴,完善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
1、小钟琴与视唱练耳、乐理知识相结合的意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如果让学生从自己奏出的乐声中去感知各种枯燥的乐理知识和各种音乐符号的音响效果, 这比教师单调地解说效果要好得多,这是器乐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1)运用乐器辅助音准训练
中小学生音准训练是音乐课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在音乐课中利用小钟琴等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来帮助学生训练听觉, 对学生正确的音高概念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例如:采用模奏、模唱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听觉, 教师弹( 奏)一个音, 让学生模奏出来, 奏准确了再唱一唱。这样的练习可以从单音到音程、和音、音阶、简单旋律, 循序渐进, 与教材乐理内容配合进行,逐步帮助学生校正音准、训练听觉, 使学生手、脑、耳、口并用, 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2)运用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方法有多种多样, 乐器可以作为一种节奏训练的有效工具。在初学乐器时, 可以由教师弹奏主旋律, 让学生做无固定音高要求的伴奏, 使学生先有积极参与练习的兴趣并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姿势和基本演奏技巧,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内心的节奏感。
2、小钟琴在歌曲教学中的辅助意义
学生的演唱、演奏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歌曲演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歌唱可以让他们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但是学生在没有受过科学训练时是不会用嗓的,喜欢唱的学生就大喊大叫,不喜欢唱的就没有声音,有的同学因五音不全而不敢张嘴。所以许多同学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怕唱歌。如果使用课堂乐器就能减轻和改变用嗓过度和不敢唱歌的现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总之,音乐应该作为一种自由和欢乐来努力追求和尽情享受,老师也应尽力让学生能在自由和欢乐的天地中享受音乐。
3、小钟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欣赏教学以音乐为本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因此,音乐教师要要注意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个性和心理,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那么就试着将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段。教师先让学生反复地聆听初步地了解音乐作品,然后抓住内容片段进行乐器演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新型小乐器——小钟琴渗透于音乐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拓展新型小乐器,结合本校特色的音乐教学,把器乐教学渗透到各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巩固和搭配, 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充分发挥“调味剂”——器乐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主动参与音乐各项活动,进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因此,在对课堂乐器的选用、器乐教学方式、器乐教学的内容与课程内容如何整合等方面需要研究与探讨,从而更好地落实《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音乐教育培养的是完整的音乐素养并非是单纯的表演技巧,应当注重对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审美体验与情感、态度等价值的体现”。基于此问题,我们将尝试在吸取各地器乐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核心素养”下的小钟琴拓展课程与音乐基础课程、国学课程相结合,综合西方优秀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多元文化,根据加德纳的“多元理论”而设计,带领孩子进入音乐听、说、唱、跳、奏、演的欢乐世界,为儿童提供一个丰满、充实、多元的艺术体验。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富有特色的器乐教学与课程内容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彰显器乐学具的作用,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校本教材。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孩子轻松学会一样乐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