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县金溪镇中学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一定的发展,其劳动实践教学也依据学生心理变化而变革。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通过各项综合劳动实践活动以及诸多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践行劳动理念。因此,本文从开展实践活动、践行劳动理念、展现实践精神三个方面讨论了融合劳动实践彰显初中教学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促进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互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初中教学;劳动实践;策略方法
学生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时代的发展,教师要重视这方面教学培养出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注重学生劳动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不断培养和践行劳动实践理论。因此,教师应该正视初中教学中劳动实践的知识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对此,笔者将对如何融合劳动实践彰显初中教学的魅力进行探讨,分享自己的几点心得,希望能够帮助教学效果得到改善,达到学生全面发展。
一、开展实践活动,感悟劳动乐趣
为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希望学生通过无偿的实践感悟劳动带来的乐趣,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责任感。所以,学校可以经常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劳动实践经验,为学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希望在劳动实践活动的辅助下,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其责任意识如同雏鸟的羽翼一般日渐丰满起来,更加热爱劳动服务他人。【1】
比如,为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快乐星期三”劳动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煮面条、拖地、洗碗、洗鞋子、叠衣服等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能体会平时父母的辛勤付出。活动进行时,同学们大显身手,包饺子、洗菜、制作水果拼盘、洗衣服、洗鞋子、栽种植被等劳动实践项目比比皆是。与此同时,一部分学生来到农耕园,一起拔萝卜、观察萝卜的生长情况,感受收获的快乐,把萝卜切一切、挂一挂、晒一晒变成萝卜干,看着经过自己一番劳动后,同学们的脸上都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通过本次“快乐星期三”活动,提高了学生劳动实践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感受到参加劳动的乐趣以及重要性。
二、借助德育课堂,践行劳动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改革,各类院校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目标,鼓励教师培养劳动实践意识。借助德育课堂开展劳动实践知识教学,引导学生要拥有无私奉献精神,践行劳动理念,召唤学生一起融入意气风华的劳动知识中,扎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踏踏实实做好实践活动。
比如,学校为积极响应团省委号召,落实关于为残疾人士提供专项志愿服务的活动要求,可以依据劳动主题为核心开展德育课堂。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独特难忘的劳动实践路程,关注学生的点滴变化,将服务残疾人士的点滴照片珍存下来,向学生展示完成劳动实践的情况。学生通过此次劳动实践为主题的德育课堂,切切实实感受到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含义是为了帮助别人,不断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他们也明确在今后参加劳动活动时要积极工作,不求回报,只求把温暖带给其他人。利用此次德育课堂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教学,传达知识过程中不断践行劳动理念,不仅增加了学生实践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将劳动理论的高度与实践的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今后劳动实践参与的积极性树立正确指向标,帮助他们认知自我,发挥自身的劳动精神。
三、制定分配劳动,展现实践精神
既然教师想要向学生展现实践精神,就需要遵循对学生劳动过程的管理,创设劳动分配制度。并且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有一丝放松,按照制定的劳动内容落实每一位学生的实践任务。教师要贯彻落实学生的劳动分配制度,保证学生完成每天的劳动任务,帮助学生调整不良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在劳动锻炼中稳扎稳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展现实践精神。【2】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劳动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组值日,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职能。把全班分成3组,1组为15位学生,每3位学生进行一天的劳动卫生值班,把门、窗、讲台、黑板、地板等列为劳动责任区,整体保持每天的卫生干净,每组轮流值班一周。一周下来,根据学校考察成绩以及每天卫生保持的情况进行考核,表现最棒的三位学生获得优秀执勤组称号。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劳动任务分配,并制定劳动规章,让学生有规可循,养成良好的劳动实践规范,展现实践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养成热爱劳动实践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学阶段拥有许多关于劳动实践的有效性策略,能够增强学生的劳动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实践活动,鼓舞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感悟劳动过程中的乐趣。借助德育课堂导入劳动知识,以文字教学的方式践行劳动实践的理念,帮助他们认知劳动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及时设定劳动任务分配,让学生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挥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劳动实践教学带动初中教育迈向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