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模拟技术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近年来,大量训练器材配备到各使用部队,通过训练使用,对我军战斗力生成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配发训练器材的种类和数量飞速增长,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显得愈发突出,训练器材管理的条件建设也成为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在信息化背景下,训练器材管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管理分散、信息分散等弊端影响了训练器材管理效果,直接影响训练效率。因此,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注重客观需求,从全局出发,在持续探索创新中助力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保障部队开展常态化训练,提升训练效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入,极大促进了行业管理效率提升。随着大批训练器材交付部队,器材的管理维护同样不能忽视信息化建设,应尽早以新技术为推动力,促进训练器材领域的变革,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部队训练器材管理还有诸多短板,对训练保障信息化的需求还没有全面的认识。作为训练器材研发与服务单位,需提出明确的信息化建设原则,统筹规划,为顶层设计做好信息化基础准备,为部队训练工作提供高效、快速、持久的保障服务。
一、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十年来,部队训练器材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实兵对抗类器材、实弹靶标类器材的交付数量已扩大了一个数量级。然而,接收单位对大批量器材的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很少划定专人管理。久而久之,器材数量不清、状态不明,维护需求无法落实,非使用损耗居高不下等问题频频出现。在提高了维护保养经费的同时反而降低了器材的使用效率,影响了部队的训练效果。
目前,部队装备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显著进步,各层级管理单位创建了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处理、辅助决策、网络安全设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装备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撑。而训练器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尚存在较多现实问题需要处理。
首先,系统管理的意识需要提升。传统观念中,训练器材没有装备那样成型的管理体系,也不纳入装备管理范畴,各级单位中不少管理者对训练器材还是停留在过去的训练弹、体能器械这类简易器材的印象上。无论是管理经费投入、人员配备以及信息化设置建设上都不甚重视。
其次,现代训练器材的管理信息化手段不统一、不兼容,综合利用率不高。为配合批量配备的训练器材,各部队单位内也有部分信息管理设施的建设,但系统建设深度不一,类型多样,数据独立,互不兼容,很难做到互通互联,统一管理。不少系统没有实现常态化和规范运行。训练器材管理也因为没有建立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使得管理数据不完善,对管理的支撑作用不足,管理员变动、出入库管理、器材移交等环节,经常处于责任不清、数据不全的状态,起不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最后,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对于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配备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员,但通常情况下,训练时负责管理人员多是临时指派,不熟悉器材状态。信息化设备设施维护缺乏相应技术人员,整体上也影响到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水平。
二、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
在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不能忽视需求源头,一味堆砌技术设备并不能保证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首先要以“一体化”为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条件,使得器材管理各专业、各层级从分散向集约转变;其次,需要“精细化”管理要求,在信息化环境中,训练器材管理须优化完善管理流程,使各个环节实现精细管理效果;第三,要加快“智能化”管理的升级,以此来提升训练器材的使用效能。
三、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提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思路
在当前招标采购模式下,从中标生产到齐套交付往往有一段空白时间,为促使管理建设更有针对性,可预先与使用单位沟通,统筹规划设想,规划器材管理的资源需求、人员需求等,结合原有器材状况,可在规划中融入原有训练器材的调整补充、升级改造等内容策划。通过合理、系统的信息化统筹规划,有效提升信息化建设效率,即使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也可以在短的时间内通过管理规划配置相应的物力、人力以及财力。此外,也可以融合原有器材和信息技术,全面布置器材管理信息化系统。对训练器材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信息化总体设计方案;对于训练器材管理系统,需要确定技术标准,包括所数据类型需求、应用软件、计算机系统等,最终能够使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个要素实现兼容,达成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此外,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体现在技术方面,为了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也需要协调统筹各个部门,避免出现信息分散、管理分散,促进责任机构设置,使各个部门能有效协调,明确责任、职能,提升信息化建设速度和质量。
(二)助力夯实信息化基础,建立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信息化基础条件关系到训练器材管理的各项任务,也影响着系统的使用,所以需要夯实信息化基础。对器材配套状况、维修履历以及使用状况等内容需要有明确的定义。识别当前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分析突出问题,为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构建提供基础依据。其次,要规范训练器材管理模式。就信息化建设而言,对相关的规范、制度优化和完善,为训练器材区域相关的基础设施、管理方式提供相配套的标准。另外,逐步完善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机制,创建可以适用信息化建设管理方式的运行机制,使得训练器材信息化管理中的具体业务、各个环节达到信息化效果。在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维护等方面进行优化,规范运行,最终使管理信息、数据可以在各个部门间共享利用。最后,保持与使用单位沟通,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器材实时状态的数据共享,实现远程“问诊”,远程“手术”,确保器材能及时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持续探索创新,不断挖掘信息化潜力
在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在器材交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持续性探索创新,不断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挖掘训练器材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潜力。比如借鉴发达国家的“精准信息建设”“全资产可视化研究”等先进理念,逐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另外,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比如物联网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无疑为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活动提供了更大发展机遇。在现有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配备具有一定技术背景的专职人员、持续培训;在训练器材保障、使用、研发更新等环节中融入可靠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不同的信息技术为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服务支持,使得信息技术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
四、结语
训练器材的信息管理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在软件系统兼容、运行机制、信息管理维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影响管理效果,直接影响训练效率。因此,遵循一体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原则,综合统筹规划,为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方案,助力夯实信息化基础,提供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参考模式,才能以持续创新提升训练器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善通,苏瑾,李歌.基于系统思考的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0):240-241.
[2]宋阳,田磊.新时期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04):183-185.
[3]朱向前,张一男,狄鹏,谢经伟.海军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管理观察,2017(31):78-80.
[4]朱元武,刘永亮,明月.面向战术训练的装备模拟器的设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06)
[5]田赤军,李艳雷,唐成,耿化品.国外军用训练模拟技术发展分析[J].战术导弹技术.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