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初中历史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8
/ 2

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初中历史课堂

王贤玉

揭西县棉湖镇实验学校


摘要:家国情怀的教育是新时期历史学科学习的新要求,而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教育,需要把握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国情怀对历史课堂的影响,并且明确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家国情怀;

据2016年新出台《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版要求,“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需要对学生培养的其中一点核心素养。同时,新课标对家国情怀的内涵展开了较为具体的解释,家国情怀是要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时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简而言之,学习历史需具备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有助于提升对祖国的归属感。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1. 初中历史课堂开展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1. 新时期国家的倡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自古以来就被传诵。可见,家国情怀早已注入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血脉之中。如今,处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时代,他仍然重视家国情怀,还汇入了新的思想内涵,在多次公开讲话中强调家与国的关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深刻地诠释了家庭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更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奉献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其中明确指出爱国主义和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除此,还强调了新时代人民的奋斗目标和祖国的改革发展方向要基于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

  1. 学生观念的缺乏

初中的学生年龄尚小,对于家国观念的理解仍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引导和教育下,他们虽然明白要热爱国家,但对于其中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并不明确,对其认识是相对抽象的。他们并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家国情怀是如何体现的,更不知道如何去落实这一思想。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导,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加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唤醒学生的时代使命是每个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因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他们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人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当今的背景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大量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青少年为接班人,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已经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势在必行。而由于历史学科独有的特点,在这一任务的转向过程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培养历史素养,肩负起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促进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更为关键的是,历史课标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指出要“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对学生最为基础的要求。除此,还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同时,初中历史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而家国情怀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1. 家国情怀融入初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1. 借助历史教材中的相关素材

教师可以借助初中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向学生传播家国思想。历史教材中有不少素材与家国理念相关联,教师需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如,西周分封制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思想,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悲悯天下的情怀,法家思想中“依法治国”的提出等等。通过历史课堂中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家国情怀的普世价值观,向学生传递出家国同一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安稳幸福的家。

  1. 结合典型史料渲染教学情境

家国情怀是精神层面上的思想意识,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通过言语概念的说教,理解起来不仅困难,而且较为抽象难以动情。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其具体化,方能辅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如: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展现的“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产物,还彰显着主动担负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在接受研制原子弹历史重任之时,邓稼先怀着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精神,甘于付出回报祖国。因此,出行前,他和妻子的对话中表示,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祖国的这份工作,哪怕死也值得,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会因完成这个任务而变得有意义。

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好方式,将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引入到历史课堂中来,将其看似朴素却充满力量的语言动情地向学生诉说,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更能帮助学生入情,他们也会被这英雄人物的贡献和付出所打动,也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体认家国情怀的内涵。

  1. 开展研究性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课堂开设一周关于“让爱国生根 让情怀落地”的专题探讨活动课,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明确研究的方向,让学生围绕主题去搜集资料,发挥思考的能力,为课堂活动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带来学生去当地博物馆、历史遗迹、烈士陵园等进行参考,让学生感受家国情怀的力量。运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行动起来真正的“落地”去感受,能够促进学生更深刻体悟家国情怀。而且初中的孩子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教师稍加引导,相信学生会呈现出让教师意想不到的成果。虽说教师生动入情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学生的体会,但是效果肯定不如学生亲身去发掘、去感受,更能唤起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生根。

  1. 总结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家国情怀教育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发展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同时历史课堂也是渗透家国情怀的良好场所,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关注时代精神,把握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在课堂中,可以借助历史教材中的相关素材、结合典型史料渲染教学情境、采用研究性合作学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导,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程桂林.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20(13):18.

  2. 吴荣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华夏教师,2020(15):7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S/OL]. (2014-03-26)[2017-05-16].

  4. 卢秋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思考[J].新课程,2020(23):222.

  5. 林奕晶.家国情怀浸润初中历史课堂[J].文理导航(上旬),2020(0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