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年轻体育教师科研现状与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高校年轻体育教师科研现状与对策探讨

邹丽丽

大庆职业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1

摘 要:科研积极性低,科研领域狭窄,论文数量少和质量不高,从科研目的、动机、态度、方法等个体因素调查发现,体育教师普遍对科研重要性认识不清、参与热情低,研究方法单一,临时动议的多。尽管青年教师获硕士学位人数不断增加,但科研能力提高并不明显。开展体育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年轻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切实重视抓好青年体育教师培养,尤其在激发科研兴趣、重视培训、提高科研能力和建立激励机制上下工夫。本文在对我国高校年轻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高校体育科研能力提高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年轻教师;科研能力;调查;现状;对策


1.研究对象和目的

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充实教师队伍引进了大批年轻的体育教师,他们除承担基本教学任务外,还承担起科学研究重任,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充满活力和朝气群体,理应成为高校科研队伍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生力军,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再过五年、十年,教学和科研骨干从他们中产生。但从目前情况看,体育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弱、主动性不强是不容乐观的事实。

开展体育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年轻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要求年轻体育教师从以往的“经验型”、“辛苦型”的教书匠向“科学型”、“创造型”的体育教育研究者转化,一边教学,一边参与科研,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工作经验,了解体育和教育的新动态,掌握教育规律,探索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途径。年轻体育教师要充满信心,增强科研意识,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成为体育教育、体育科研的行家里手,当一名成功的体育教师。本文在对我国高校年轻教师体育科研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就高校体育科研能力提高策略进行了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年轻体育教师科研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偏重体育教学而忽略体育科研的思想观念成为一种习惯。年轻体育教师参与撰写论文等科研活动的较少,处于被动和观望徘徊状态的还占据较高比例。受体育科研基础知识匮乏、科研理论素养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体育科研方面总是存在力有余而心不足的现象,面对当前体育科研的教学环境,他们往往无所适从。因此,部分教师对体育科研工作产生了躲避情绪,继而导致他们在体育科研工作方面热情不高


2.2在科研工作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

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在各自的专业教学领域中肩负着较重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任务,同时还要将一部分精力与分散到家庭生活当中。所以,在体育科研方面,这类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十分有限,使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


2.3科研方法单一,科研能力不强。

年轻的体育教师虽然接受过专业而系统的教育,体育理论知识内涵丰富,但是由于参加体育教育实践较短,体育教学经验匮乏,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不高。这类教师在体育科研方面表现得较为积极,乐于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注到科研项目当中,但是他们在研究工作中的力度与深度都不够,其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也不高。面对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的发展与深入,他们虽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受到科研能力的限制,往往在科研工作方面表现一般。


2.4体育教师科研论文动力不足,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体育类期刊数量不足,发表论文存在“地域刊源”、“利益交换”等特征。青年教师具有职业压力,科研得不到经费上资助等;由于科研功利性导致科研关系网和科研腐败现象蔓延,在核心期刊领域也一定程度地存在利益交换,所以青年教师平时课题申报较为困难,从事科研没有经费上资助,论文版面费只得自费,对于工资、待遇本来不高的青年教师,心理上承受不了,想发不要版面费的期刊论文,由于职称和论文质量不高,就更难录用。


3.结论与对策

科研能力并非短期可以形成,就目前状况而言, 年轻体育教师对科研重要性认识不清、参与热情低,研究方法单一,临时动议的多。尽管获硕士学位人数不断增加,但科研能力提高并不明显。开展体育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年轻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3.1加强引导,提高教师对体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

针对高校年轻体育教师科研重视程度不平衡和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论文质量不高,只求数量,为晋升职称而写论文,没有把科研上升到个人兴趣或者自身素质提高上来的现实,作为管理者要引导教师提高科研重要性认识,加强科研意识培养,帮助他们端正科研态度。由于受科研基础条件差、学术研究氛围不浓厚、成功申报课题困难大等因素影响,制约了体育科学研究发展。高校应该在改善条件、营造氛围、组织团队、培养科研兴趣和防止功利主义、临时动议上下工夫,要从人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科研工作重要性,帮助他们每年确立科研目标。

3.2引进师资,缓解压力

针对“教师严重不足,工作量大”现状,高校应该积极争取引进优秀人才进入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来,以此改善教师学缘结构,即改善高校来源结构状况,防止和打破学术思想沿袭守旧,加强不同学术风格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渗透,师资做到来自五湖四海,切不可同一“源头”。在减轻教师工作量前提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体育学术会议,选派参加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有关的进修培训,请专家来校讲学,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

3.3重视培训,力求针对性,满足教师不同层次需要。

教师科研方法比较单一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方法,各院校从政策上鼓励支持青年教师进行再学习和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年轻教师要想在科研方面得到锻炼必须参与到重大课题和项目中来,各院校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让中青年教师参与到重大科研项目中来,从中得到锻炼,成长。

3.4建立机制,用政策导向去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高校重视体育科研,必须制定一定科研激励政策,科学定位体育科研,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体育科研课题和方向、专项科研基金,支持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学科研工作,给予体育教师申报课题机会和经费保障条件,从而增强体育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1- 193.

[2]廖玫.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科研队伍的建设[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5(3):109—114.

[3]吕继华.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现状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20—122.

[4]郑岩平,来雅敏.怎样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6(3):61—64. [5]赵光强,吴佐,张少伟.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师能力结构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 运动, 2014,(11).

[6]吴元文.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现状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0,(3).


作者简介:邹丽丽(1974- ),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本科学历,黑龙江省大庆职业学院军事体育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和发展方向,运动医学保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