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赤岸镇赤岸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探索欲望不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这样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也没有益处。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为解决当前的数学教学问题,作出一定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从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给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
引言
数学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对于比较活泼的小学生来,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兴趣,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意愿则比较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不会得到增强,又会消磨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这会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新课改后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能力为重点,小学数学教师又增加了新的教学任务。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现状
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没有多大的热情,学习数学时需要数学教师的推动,对于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和培养数学能力的意识很低。而且部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非平等的关系,教师往往以威严的形象去管理学生,学生则会“畏惧”教师,没有向教师提问、与教师沟通的“勇气”。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应对未知保持探索的欲望,但是在数学学习中却出现了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这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去寻找原因,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
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较差的原因
1、“提出问题”方面的原因
部分教师总是以掌控者的态度面对学生,这就使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站的更高,学生则站的低,学生对于教师持有着“害怕”的心理,在数学学习出现问题时,不愿意向教师提出问题,久而久之,提出问题的想法就渐渐消失了。而且部分学生将“提出问题”认为是教师的专属,总是抱着“无论什么问题,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提出来”的想法,知识学习解决的方法,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
除了学生受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课上安排的时间过于满,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对所学的知识还不能做到彻底了解,提出问题是不可能。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还比较差,课下的时间没有人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可能性很低。
2、“解决问题”方面的原因
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但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事物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学生很容易产生“恐惧”数学的心理,在解题时就会烦躁、急切的心理,这样的情况让问题解决更加困难。教师在教学时,教授的解题思路单一,而且学生思考的意识也没有形成,这让学生在解决熟悉的题型时很顺利,一旦稍微改变题型,学生就会出现迷茫而无从下手解题的状况。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构建师生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敢”于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思想,在学生面前以威严的形象示人,以便让学生“惧怕”,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和思维发展的时期,旧有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教师应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师形象,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也要鼓舞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对学生进行夸奖,让学生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
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时,小学教师要先让学生理解周长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计算规则图形周长,比如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加,这部分的实际考查内容还是数学的加减。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保持关注,以便随时发现学生的状况,比如,学生可能会产生州长是曲线的图形周长要怎么计算呢,比如圆形的周长用直尺是量不出来的。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教师可以举生活中常见的卷尺来引导学生,卷尺是可以弯曲的尺子,在没有卷尺的时候,可以用绳子将圆形的周长记录下来,绳子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而绳子的长度是很容易测量的。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敢于提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有理论学习,也有对应的实践学习。数学实践是将数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总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相应的知识,也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锻炼了思维能力,也增加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实际操作比干巴巴的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更感兴趣,学生学习的兴味会更浓,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解决问题的进行的顺利,不仅对于学生的实际解决能力有所助力,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巨大的鼓舞。
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时,这章节的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面积的单位。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教师在讲解时长方形的面积算法时,将长方形分割成规则的单位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让学生数单位面积的数量,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的话,对于单位面积和长方形面积之间的管理是不理解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注重多块正方形小木板,让学生将多快木板拼起来,拼成长方形。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不仅利于学生的理解,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在解决困难的问题时,如果可以动手实践,可以用时间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思维运动的过程,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平等的与学生相处,改变旧有的教师形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灵活,多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时代发展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益,也可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岳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7.
[2]陈昌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37):40-41.
[3]刘翠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浅谈[J].读写算,2020(2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