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四合永学区四道沟小学 河北承德 068451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始期,这一时期学生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学生的品质和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为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高尚的德育品质并且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能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德育品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对自身的品质和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因此需要德育工作者的深入引导,针对这样的现状,首先要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才能提出有效的策略。
1、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未能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进行德育工作,要求德育工作者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针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通过说教式的方法,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对德育品质的正确认知,导致学生将德育学习作为学习任务完成,因此难以内化品质,外化素质。
(2)德育工作未能与时俱进
当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小学生的思想越发多元,且思想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教学增添了新的方法,在德育工作中也应当利用先进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德育工作者未能认识到学生思想方面的新变化,导致德育工作缺乏适应性,另一方面在德育工作中也未能及时利用新的方法,导致学生的接受程度较低。
2、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转变教育理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要深入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上文所说,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对自身的行为和观念缺乏正确认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同时大多数学生通常是先做后想,无法评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针对这些现象,德育工作者要不断转变德育理念和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德育工作方法,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充分运用教学资源丰富德育教学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落实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课程引导的作用,通过课程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这样能使学生从主观上加强德语学习,从而培养良好的锻炼品质。另一方面利用教学资源能够丰富德育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素材帮助学生学习。因此,应当加强课程与德育教学的融合,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元素,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将德育品质和德育行为内化。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喜欢通过实践的方式认识新的知识。依据这样的信息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知识也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品质,并且能够具备良好的德育观念。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生活元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学习,从而树立良好的德育品质。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德育认知,从而树立良好的德育品质,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践行德育行为。
(4)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促进家校联合
小学生的德育品质培养不仅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并且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在落实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德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学生家长的沟通互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起家校共育模式,使家长能够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德育工作者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全方位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从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定期展开家长座谈会,为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家长才能在家庭生活中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塑造和德育行为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措施和解决策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祖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刘玉喜.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04):103-104.
[2]张建文.效益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教育科学,2018(0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