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8年国内外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3
/ 3

2008-2018 年 国内外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

沈勇春 李春强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北京 海淀区 100083

摘要: 研究国内亲子关系的文献中,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和CSSCI中2008 -2018年发表的关于留守儿童发展的国内外研究论文进行数量分布统计,主要从学习教育、心理研究、社会生活、个人行为以及人格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心理、社会生活、行为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人口流动表现出大规模、大幅度流动的特点,由此所产生的“流动人口子女问题”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1]。留守儿童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独特问题。近几年来,留守儿童表现出的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界和教育界等领域的学者们,把研究目光逐渐投向了农村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一、国内关于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现状

1、亲子关系的研究现状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检索系统,以亲子关系为主题,检索核心期刊和CSSIC上2008年—2018年近10年的论文,根据文章的内容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筛选,最终得到亲子关系的总论文1210篇,留守儿童的论文106篇,留守儿童的论文占亲子关系中总论文的8.76%。在认真查阅原文的基础上,对所检论文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亲子关系的总论文1210篇,各年度关于亲子关系的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百分比依次为:7.27%,9.33%,9.92%,10.41%,10.08%,10.16%,11.24%,9.92%,10.99%,10.66%(见表1)。


表1 2008-2012年亲子关系研究研究论文发表总数的情况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亲子关系

88

113

120

126

122

所占%

7.27%

9.33%

9.92%

10.41%

10.08%


表1 2013-2018年亲子关系研究研究论文发表总数的情况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亲子关系

123

136

120

133

129

所占%

10.16%

11.24%

9.92%

10.99%

10.6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从2008年以来,对亲子关系的研究基本上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波动不大。至2013年对亲子关系的研究上升到总文献研究10%以上,基本都处于恒定的水平,说明对亲子关系的研究一直处于研究的长久的热点话题。

2、亲子关系中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

根据文章的内容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筛选,最终得到亲子关系的总论文1210篇,留守儿童的论文106篇,各年度留守儿童文献量占亲子关系总文献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78%,6.60%,7.43%,10.38%,12.26%,7.54%,12.26%,11.32%,16.04%,10.38(见表2)。

表2 2008-2012年留守儿童的研究在亲子关系中论文发表总数的情况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留守儿童

4

7

10

11

13

所占%

3.78%

6.60%

9.43%

10.38%

12.26%


表2 2013-2018年留守儿童的研究在亲子关系中论文发表总数的情况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留守儿童

8

13

12

17

11

所占%

7.54%

12.26%

11.32%

16.04%

10.38%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从2008年-2012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2013年有所下降,从2014年以后回升,2016年达到一个高潮,2017年后趋于平缓。研究者们根据具体地区留守儿童的情况,按照各自的理解,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多方面等进行了较多的横断面研究,但相同的研究内容,却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所以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必须的对比某一具体加以界定,具体事物的界定,才会更好的为后续的关系到作比较和延伸研究的铺垫,更关系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推广。面对群体庞大的留守儿童,国家政策是否科学有效,是惠及留守儿童的终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者,尤其是心理学工作者提供准确、具体的研究结果。

3、亲子关系中关于留守儿童发展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检索系统,以亲子关系为主题,检索核心期刊和CSSIC上2008年—2018年近10年的论文,根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核心期刊和CSSCI,关于留守儿童发展的研究论文从学习教育、心理研究、社会生活、个人行为以及人格等五个方面进行主题检索分析(表3)。


表3 亲子关系中留守儿童研究文献主题分布中论文发表总数的情况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学习教育

2(5%)

4(10%)

6(15%)

6(15%)

5(12.5%)

心理研究

1(2.38%)

6(14.29%)

5(11.9%)

5(11.9%)

4(9.52%)

个人行为

1(4.77%)

2(9.52%)

2(9.52%)

2(9.52%)

4(19.05%)

人格

0(0)

0(0)

1(16.67%)

1(16.67%)

2(33.33%)


表3 亲子关系中留守儿童研究文献主题分布中论文发表总数的情况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总数

学习教育

1(2.5%)

8(20%)

2(5%)

4(10%)

2(5%)

40

心理研究

3(7.14%)

3(7.14%)

4(9.52%)

7(16.67%)

4(9.52)

42

个人行为

2(9.52%)

2(9.52%)

3(14.29%)

2(9.52%)

1(4.77%)

21

人格

1(16.67)

0(0)

0(0)

1(16.67%)

0(0)

6

关于留守儿童发展的研究论文从学习教育、心理研究、社会生活、个人行为以及人格等五个方面进行主题检索分析(表3)得知,近年来,许多社会学界和教育界等领域的学者们,把研究目光逐渐投向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和心理研究。

二、国外关于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现状

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的检索系统,以parentage和parenthood为主题,检索外文文献上2008年—2018年近10年的论文,根据文章的内容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筛选,最终得到亲子关系的总论文3861篇;再以stay-at-home children和left-behind children为主题,检索到留守儿童的论文2篇,文章主要是从家庭经济的角度出发,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造成一部分华裔的家庭的子女从小随着长辈一块生活,而不是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或者说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文献调查显示,这部分留在家里和长辈在一块生活的孩子,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跟一般的孩子相比,更具有独立意识;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表现的更加的成熟,更加的能够处理好自己的关系,同时在学习上更加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在与父母的关系上,显得不是特别亲昵,也没有表现的特别生疏,在父母面前,自主意识表现的更加明显。

由于留守儿童是中国经济社会环境下特有的产物,所以在国外的研究中少之又少。针对要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现有的经济状况出发,才能解决这一特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三、结论

针对已有的研究,大多数的学者和专家们的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位为问题儿童。并且在针对以后的研究中,带着“有色眼镜”去研究和分析具体的问题,而还有一部分在研究中只关注了一部分留守儿童个体的极端表现,且这一部分的样本量不具有代表性。忽略了留守儿童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因为一部分的社会原因或者自身的原因,尽管他们在遭遇相同的境遇,不同的的留守儿童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忽视了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的保护因素。在研究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明确的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机制,并将存在的问题转化为切入点,将儿童个体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将可能产生或者已经长生的破坏性的外部因素减少到最低,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保护留守家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喜梅,卢清.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2006,11:14-18.

[2]肖富群.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49-55

[3]吴琛,褚卉,刘婷婷. 亲子关系与留守儿童道德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8,09:81-83.

[4]于慎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6,03:128-130.

[5]杨会芹,张波,郭雪萍,李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18-22.





1[1]唐喜梅,卢清.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探讨[J]. 当代青年研究,2006,1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