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程静

辽宁省沈阳新民市实验小学 110300

引言

学生的各方面的习惯多是幼年形成的,好的习惯有助于生活,反之,坏的习惯危害生活。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正是形成习惯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很多习惯并没有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节入手,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习习惯的概念

习惯是指通过重复练习或重复实践不断巩固和稳定的行为模式,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出来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个人的行动倾向。它是由个人自由完成的行为,没有任何冲动或有意识的控制行为,其中包括社会习俗、思想、语言等。学习习惯是指个人在特定背景进行实践、学习和工作,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多次练习,逐步发展成为可以自动表现思维方式和行动倾向的行为,这种行为形成后往往不需要监督或者有意识地努力去完成。它是较为固定的,是学生学习技巧、思考方式、方法策略等常态化、个性化的独特表现。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重要性分析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自己的情绪

认识自身情绪是培养情绪智力的核心要义。很多小学生不具备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只是跟身边的朋友、动画片里的人物,一起玩、一起哭、一起闹,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学习、自主深入思考,可以引导小学生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在学习到课文上对于小朋友开心的情绪描写,可以知道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是开心。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自省、审视自己的习惯。睡前复习当天课堂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回顾自己的课堂表现、情绪状态,能使小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指为自己树立目标,进而专注于自己目标的能力。老师一个人带一个班,肯定不能面面俱到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状态。学生是否在努力学习,是不是有什么困惑的事情,这些教师无法得知。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设置目标的意识。前一天晚上,预习一下第二天课堂上要讲的内容,有不理解的困惑的问题,可以标注下来,带着这些问题去开始第二天的学习。潜意识里,已经树立了第二天要解决这些问题的目标。这样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在生活中,学生也会不自觉地为自己设置目标,即对自己接下来任务的完成度有着清晰的指标,也能增加做事的积极性。

  1.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够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地进行学习,为有效的学习提供保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仔细的写作和阅读可以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的可能性,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能探索出有利于自身学习的学习方法,使学到的知识井井有条,并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效率,进而可以将节约的时间应用到学习更多的知识上。

三、培养途径和策略

  1. 有计划地培养

首先,有必要使学生从童年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的这个阶段,学生在思想精神上是不成熟的,对所学到的各种东西都有很大的兴趣,并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应该敏锐地掌握这一点,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具备耐心,因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必须经过长时间良好的学习行为才能够形成。教师要积极地尝试各种教学方法,面对学习态度不正确的学生要及时加以引导,并将“进步”教育的概念深深地融入教学中。同时,教师应注意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的差异,酌情改变教学策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完全了解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将教学与娱乐相结合,一步一步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对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全面的把握,他们所欠缺的可能仅仅是教学方面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教学方法入手,教导学生如何合理地利用习惯来有效帮助自己学习,使习惯的力量真正发挥作用。

  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的行为习惯使小学生受益终生,也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轻松。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渐渐清晰,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成长的需要制定相关准则。如班主任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班级评选学习、运动小标兵,将责任感归属给每一个学生,促使学生提高兴趣,在快乐学习中,培养出团结同学、按时交作业、回家自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有规划等好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主动性,积极投身到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培养学生学习中多动脑的习惯

根据科学实践表明,人们的大脑只有越用才会越聪明,就如我们的身体一样,只有不断地锻炼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壮。因此,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告诉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多加思考,促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发育。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多加动脑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借用一个销售培养的话来说,不要怕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多人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就是,司马光在与小伙伴玩耍的时候,一个小伙伴爬上了装满水的水缸里,最后不小心掉进了水缸,水缸里的水漫过了这个小伙伴的头顶。其他小伙伴有的跑去找大人,而有的被吓得哇哇大哭。只有司马光没有动,而是经过自己的短暂思考之后搬起一块大石头将水缸砸破,水流了出来,救了这个小伙伴。司马光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爱动脑筋思考。

  1. 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缺乏,认识能力不足,还处于依赖性强,善于模仿的心理成长时期,容易接受和认同重复出现的同类信息,这就对学校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两者之间出现联系不紧密、规范标准不统一,甚至相违背和脱离的情况,将无法起到有效引导的作用,甚至导致学生行为出现混乱的现象。作为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家长、学校及教师之间加强配合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城市中独生子女所占比重很大,农村地区的学生,大多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孩子缺乏应有的管束,这就造成学生容易在溺爱或无约束的状况下成长,学生也容易养成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还有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工作之余习惯玩手机,对学生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使家长对小学阶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重要性提高认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日常行为、学习生活表现等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互相配合和协作,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有效引导。另外,学校应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使家长能够突破传统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不良表现,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就会更加顺畅,学生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更加有时效性。

  1.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

在开展小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美,而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美,教师就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比如,当学生见到某个植物的时候就要去与其他植物进行比较,在校园中要注意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以及味道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笔的习惯。当教师讲解某个知识点重点内容的时候,学生要及时做好记录。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摘抄教师课堂笔记,让学生记录自己有兴趣的知识点,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者,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心地学习,高效地学习,让学生为实现自己美好人生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