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中医院 湖北 崇阳 437500
[摘要]目的: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小剂量阿仑膦酸钠治疗,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前3个月按70 mg/周给药,后9个月按70 mg/2周给药。结果: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患者β一CTX、PINP 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 治疗后12个月,患者L1~4、髖部、股骨颈部的骨密度均有一定提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 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消化道不适症状,且未发现股骨非典型骨折、骨痛加重、新发骨痛病例。结论:在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时,小剂量给药可改善骨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良好,能够有效预防骨折发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阿仑膦酸钠;小剂量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需要长期治疗的常见慢性病,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以往临床上常使用双膦酸盐抗骨质疏松,预防骨折发生,常规剂量为70mg/周[1]。但由于破骨细胞长期被抑制,成骨细胞能力减弱,不利于新骨形成,影响骨质改善及微损伤修复。因此,如何将药物控制在适度范围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小剂量阿仑膦酸钠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女性35例,男性25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3. 93±3.35)岁。I 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2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13例,特发性骨质疏松症5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阿仑膦酸钠(70mg/片)治疗,70mg/次, 1次/周,清晨空腹清水送服,给药后30 min内应避免平卧。治疗3个月后,对骨转换指标进行复查,若I型胶原C末端肽(β-CTX)、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 指标明显降低,则改为70 mg/2周,继续给药9个月。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均衡饮食,多运动、晒太阳,对糖尿病、甲亢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抗甲亢药物,确保血糖水平、甲状腺激索水平正常。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12个月的β-CTX、P1NP指标以及治疗前、治疗12个月的L1~4、髋部、股骨颈部的骨密度,以及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使用C% )、 (x±s)表示计数资料(不良反应率)、计量资料(β-CTX、P1NP), 利用x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转换指标对比
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患者β-CTX、P1NP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 见表1。
表1患者治疗前后的骨转换指标对比(n=60,x+s)
组别 | β-CTX(ng/mL) | P1NP(ng/mL) |
治疗前 | 0.61±0.40 | 64.10±38.48 |
治疗3个月 | 0.11±0.08a | 25.25±34.34a |
治疗12个月 | 1.15±0.07a | 20.11±5.15a |
与治疗前对比:aP<0. 05;
2.2骨密度对比
治疗后12个月,患者L1~4、髋部、股骨颈部的骨密度均有一定提高,但无明显差异(P>0. 05),见表2。
表2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对比(n=60,x+s)
组别 | L1-4(g/cm2) | 股骨颈部(g/cm2) | 髋部(g/cm2) |
治疗前 | 0.71±0.08 | 0.57±0.08 | 0.69±0.16 |
治疗12个月 | 0.72±0.14b | 0.60±0.06b | 0.72±0.10b |
与治疗前对比:bP>0. 05;
2.3不良反应及依从性
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消化道不适症状,且未发现股骨非典型骨折、骨痛加重、新发骨痛病例。患者均依从性良好,能够按医嘱服药。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诊断率(2/3)、 治疗率(1/4) 较低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可能引起骨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痛,还会增加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作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大部分患者均需要进行长期治疗,但能够遵医嘱坚持治疗的比例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短期内无法体现疗效,且治疗费用较高。
研究发现,原发性骨质疏松(I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主要特点均为高骨转换,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对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行抑制,降低骨转换,并增加骨密度,从而减少骨折发生,已被列为--线抗骨质疏松药物。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年版)指出,应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双膦酸盐治疗5年[2]。阿仑膦酸钠就是一种双膦酸盐类药物,常规使用剂量为70 mg/周,有研究显示[3],长期使用该药治疗可能弓|起骨转换过度抑制,降低骨质量,并引起非典型股骨骨折。因此,有学者建议,在治疗时,可逐渐降低阿仑膦酸钠剂量,使骨转换指标维持在较低状态,使患者更多获益。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患者β-CTX、PINP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 治疗后12个月,患者L1~4、髋部、股骨颈部的骨密度均有一定提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 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在骨密度显著增加、骨转换指标显著下降后,调整为最小剂量继续治疗,可维持治疗效果,避免对破骨细胞活性过度抑制,是一种更加个体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综上所述,在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时,小剂量给药可改善骨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良好,能够有效预防骨折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