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大竹镇小学 ,四川 万源 636350
摘要:体能锻炼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体能锻炼相较其它体育项目活动强度大,许多小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能锻炼的过程中。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在体能锻炼中融入趣味元素,激发学生参加体能锻炼的主动性,使他们认识到体能训练对个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最终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文章从情景教学、游戏教学、比赛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究强化小学生体能锻炼,提升体育教学效率的有效路径,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锻炼;积极性
体能是小学生具备的一种基础运动能力,小学生在参加各类体育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体能,促进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体能锻炼还能考验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平稳跨过生活难关。正因如此,小学体育教师应给予体能锻炼充分重视,将提升小学生的身心素质视为重要教学目标,力求在激发学生体能锻炼积极性的过程中完成目标。
情景教学,激发参与热情
小学生对氛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情景化的体育锻炼方式能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育课堂体验,激发他们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许多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等元素充满兴趣,教师可由此入手设置体能锻炼场景,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参与体能锻炼,受氛围感染,和教师、其他同学的互动频率也随之提升。
例如,教师设计龟兔赛跑的情景。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基于这一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许多学生对故事发展的过程兴趣十足,教师适当设置悬念,在故事的转折情节设计体能锻炼项目,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课堂在学生心中的消极印象。接着,教师要求不同学生扮演乌龟、小兔子的角色,在故事背景下参与接力跑比赛。学生为各自所在的队伍起名并为团队荣誉而战,锻炼的主动性更强。许多学生为在锻炼中获胜,主动要求提升体能锻炼的强度,教师则为学生选择更高强度、更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师生在良性互动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体育课堂的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学生情绪高昂,身心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基于具体情景的体能锻炼课堂还能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如教师在学生基于龟兔赛跑故事进行锻炼时向学生解释兔子输掉比赛的具体原因:兔子正是因为偷懒才输掉比赛。最后,将故事传递的原理和体能锻炼结合起来:体能锻炼需要坚持不懈,不能偷懒,更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会前功尽弃。教师以趣味情景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思想观念,学生受到启发,对体能锻炼的认知更加全面。当学生认识到体能锻炼的现实价值,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提升。
游戏教学,增添趣味元素
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元素,游戏教学的方式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相符合,能够满足小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设计体能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能状况,还要力求在游戏中增添趣味元素,灵活利用各类道具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
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开展“滚雪球”游戏:每五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要绕过30米外的小桩子,与另一名组员手拉手跑回终点,直到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完成项目。学生在往返跑时锻炼着身体的协调能力与耐力,还和同组成员通力合作,发展团结协作的意识。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体能,原本枯燥的体育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
三、比赛教学,发挥榜样作用
小学生胜负欲强,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开展体能锻炼能达到良好效果。比赛意味着竞争,存在竞争便必然会出现胜利者,教师可将胜利者树立为体能锻炼模范,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例如,为锻炼小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推小车”比赛。一名学生充当“车”这一角色,用两只手臂支撑身体前进,其他学生则扮演推车人,抬着前一名同学的双脚缓慢前进。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分工,其他小组成员则负责接力,当前一名成员无力继续向前时,其他小组成员则代替这名成员继续前进。最终,总前进距离最常的小组获胜。当有一个小组获胜时,教师则将这一小组设为“模范小组”,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一小组学习并加强锻炼,随时挑战模范小组创造的成绩。班级内形成竞争氛围,学生为取得胜利不断努力,体能逐渐提升。
综上所述,体能锻炼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传统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块并未受到充分重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创新体能锻炼方式,激发学生参加体能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随着教育形式的创新,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新理解,体育教学的效果会在无形中增强。
参考文献:
[1]周先洪.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提升锻炼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0,17(6):251.
[2]施利军.小学体育教学如何锻炼学生的体能素质[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