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美学入驻审美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浅谈设计美学入驻审美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陈蕙苧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沈阳 110034

摘要:自德国包豪斯设计运动之后,“设计”一词开始作为一种美学概念逐渐被大众广泛接受,设计美学也开始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之中,设计美学的物质性应用对于审美教育体系的生活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设计美学的精神性应用对于审美教育体系的特性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设计美学的传播性应用,对于审美教育体系的适应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设计美学;审美教育体系;传播性


自德国包豪斯设计运动之后,“设计”一词开始作为一种美学概念逐渐被大众广泛接受,设计美学也开始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之中,设计美学一方面对于人们的物质生活起到精神层面的升华作用,在诸多方面刺激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同时也丰富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在逐步改变人们带我工作和社会结构,从事设计美学工作的从业者逐渐增多,设计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它使得人们生活中正常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高效,丰富且精彩。

如果从细处着手,加之以宏观的观察角度,由设计美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研究,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设计美学的物质应用,精神应用和传播应用。

一、设计美学的物质性应用对于审美教育体系的生活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美学的物质应用,这一方面的趋势其实在包豪斯时期就以可见苗头。设计美学在此方面的应用既包括对于材料以及商品等造型的构成性审美,诸如德国表现主义时期的极简主义运动,至今这种风格仍然在以无印良品等品牌为代表的东亚以及欧美部分地区产生着重要影响。除此之外新设计运动提倡出的对于科技以及材料方面的重视和态度,对于当前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视觉风格定位,以及色彩意象和形态意象也有着重要启示。不得不说得是,这一点在我国著名的明式家具对于黄花梨木和红木的偏爱中也可略见一二。

除此之外物质应用还体现在一些实际的外观设计上,例如2019年红点设计大赛获奖的螺贝型相框矫正器就是一个值得分析的经典范例,这个作品通过自身特殊的形体赋予了这种设计方式能够矫正相框的神奇魔力,这种表面依靠力学,其实内里深藏对于力学和美学联动性认识的设计作品近些年来可谓是应接不暇,这也在某种方面应证了设计美学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正在逐渐提高的事实。

而设计美学的物质性应用,其根本在于对于生活的改善和升华,这一点,在审美教育体系的生活化中存在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与当今审美教育进行本土化,生活化的要求不谋而合,符合当代审美教育体系的教育意义和最终培育教育原则。因此设计美学在物质性方面的应用,对于审美教育体系的生活化架构生活改革存在着重要的意义和主要性质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美学的精神性应用对于审美教育体系的特性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之后就要谈到设计美学在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应用,这方面应用可以说自从新石器时代人们依靠磨制石器探索出钻孔技术,成功将工具制作由二维拔向三维之后,人们就开始了对于工具的精神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追求逐渐开始从次要追求向主要追求不断过渡变迁。在近代甚至出现了商品周边或者收藏品等仅以精神追求存在的设计产物。因此,设计美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于工具或制品除却功能性之外的精神追求。

除此之外,精神应用放置于市场上也可见端倪,目前社会市场对于设计类,文创类产品的审核以及判断标准已经逐渐由实际功能转向视觉体验方面。人们往往会为了能够买到或者使用更顺眼好看的产品而进行更高程度的消费,甚至单纯为了追逐某种颜色或者形态来消耗高价,这也正是当今盛行的“盲盒”经济和纪念品文创经济。

设计美学在精神方面的应用,对于当今审美教育体系与未来市场化对接和本身的文化性质改革也有着重要意义,整体的措施审美教育体系更加趋向特性化,也更加与自身特性化目标相贴合。同时对于审美教育体系中的设计部分补全不完整,存在着建设性构筑性的重要意义。

三、设计美学的传播性应用,对于审美教育体系的适应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需要谈到的就是传播应用,设计美学在生活中不仅仅对于人们来说是一次视觉拔高体验,也并非所有时候带给人们的都是在审美层面更高级的体验,有的时候则是传播效率的提高和传播方式的改变,诸如交通指示路牌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单纯使用文字描述为游客和行人指示某一位置的方向的路程,难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因此采用一些类似箭头或者禁行符号等鲜明而浅显的标志就会大大提高这种信息的交换效率,这就是设计美学在传播方面应用的典范,其实大致可见,这种典范往往体现为简洁和高效,而非物质应用和精神应用中对于视觉享受的提高,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正相反,它是为了降低人们在接受信息是收到信息中的“杂质”,目的是在于提高信息的“纯度”。

同时,传播方面的应用同样使用在通俗性上,在设计界一个区分艺术创作和设计创作的典型论述传播甚广——“艺术的终极是无人可懂,设计的终极是人人明了。”这说的其实就是设计美学在通俗化上面的应用,通过在市场上无数次的尝试和应用,设计美学最终会总结出一套适合于绝大部分受众的视觉习惯,这类习惯甚至能让一部分人接近癫狂般的去进行追求,这样说或许难免生涩,换个说法讲,这种被设计美学反复试探出的,在一个时期的真理,就是所谓的设计流派,而具有失效性的设计流派,在一定时间内会广受人们的追捧,但免不了过段时间就被另一种受人追捧的品牌所替代,这种流变的形式的另一个名字,便是“流行”。

商品的流行性至今可见一般,从上世界的包豪斯运动,到新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到近些年逐渐出现的一些概念,诸如“轻奢”“蒸汽波”“噪点”等等,这种流行趋势应为目前仍然包裹着绝大部分人群,因此难以被人总结出来,如果有天其逝去之时,便大可以当作有一个“流行”被历史冲刷了。

因而设计美学的传播性应用促使审美教育体系改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与当今时代,环境,设计环境,美学,环境相接轨,与国际的审美体系,中国发展相接轨,促使审美教育更加趋向国际化,现代化,时代化,载体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多样,综合实践性质逐渐增强。

设计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总是应接不暇,从物质,到精神,再到传播,这种应用直到今仍然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从工作,到生活。

而且对于审美教育体系的影响也可见一斑,甚至于说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也毫不为过。

作者简介:

陈蕙苧(2001.06.11–),女,吉林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