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阜阳市人民医院 236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突发脑溢血临床急诊的急救治疗。方法:于我院中老年突发脑溢血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急救治疗;观察组实施急诊内科急救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急救治疗指标。结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9.63±5.54)d,NIHSS评分为21.7±6.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中老年突发脑溢血临床急诊急救治疗中,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手段效果更好,可缩短住院时间,恢复神经功能,可在临床实践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老年;突发脑溢血;急救治疗
前言:突发脑溢血是中老年常见病,病因在于患者血压骤升,使得脑内微血管破裂除出血,压迫周围脑组织,引发脑水肿。突发脑溢血发病较快,病情发展迅猛,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在突发脑溢血发病初期,合理有效的急救诊疗手段,是抢救成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于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70例中老年突发脑溢血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5例,性别:男/女=16/19,年龄(56.78±8.43)岁。观察组35例,性别:男/女=18/17,年龄(57.14±8.62)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突发脑溢血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超过45岁;(3)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1)患者有既往脑溢血史;(2)患者精神失常。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急救治疗:(1)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CT检查;(2)给予常规降颅压措施,同时观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3)选择合适位置搭建静脉通道,滴注脑血管药物;(3)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生命体征观测数据,分析患者病因,给予对症治疗;(4)如患者体温大于38℃,采取降温措施;(5)如患者出现水肿症状,给予甘露醇,每6h注射1次;(6)如患者合并心肌梗死,给予供氧治疗。
观察组实施急诊内科急救治疗:(1)观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分析患者病情,观察患者口鼻及呼吸道是否存在异物,及时清理分泌物、血液及呕吐物,使患者呼吸顺畅;(2)给予气管插管,按照12~16次/min的频率手动按压气囊,搭建呼吸通道;(3)安装监护仪,观测患者血压等指标;(4)搭建静脉通道,滴注甘露醇;(5)给予气道湿化处理,预防肺部感染。
在患者急救治疗完成后,转移至安静病房,使患者平卧,清理口鼻,出院后评估各项观察指标。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选择GOS预后评价量表,如患者无轻度缺陷,且能够正常生活,评估为5分;如患者轻度残疾,且能够正常生活,评估为4分;如患者重度残疾,但意识清醒,不能正常生活,评估为3分;如患者可睁开眼睛或不定期清醒,不能与外界互动,评估为2分;如患者死亡,评估为1分。治疗有效率=(5分患者+4分患者)/总数×100%。
(2)急救治疗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用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完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 ),使用 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 1 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 5分患者(n/%) | 4分患者(n/%) | 3分患者(n/%) | 2分患者(n/%) | 1分患者(n/%) | 治疗有效率(n/%) |
对照组(n=35) | 12(34.3) | 16(45.7) | 6(17.1) | 1(2.9) | 0(0) | 28(80) |
观察组(n=35) | 16(45.7) | 18(51.4) | 1(2.9) | 0(0) | 0(0) | 34(97.1) |
| | | | | | 3.824 |
P | | | | | | <0.05 |
2.2 急救治疗指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 2 急救治疗指标对比
组别 | 住院时间(d) | NIHSS评分(分) |
对照组(n=35) | 26.76±7.36 | 33.2±4.5 |
观察组(n=35) | 19.63±5.54 | 21.7±6.8 |
t | 4.379 | 4.965 |
P | <0.05 | <0.05 |
3 讨论
中老年是突发脑溢血高发人群,患者往往伴随其他病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视力下降等,出血量越多,患者症状越严重,甚至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突发脑溢血的发病原因为血压波动,在急救治疗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患者血压,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患者出血量。在神经内科治疗中,通常根据CT检查结果诊断患者病情,CT检查拖延救治时间,加重患者病情;在急诊内科治疗中,医生根据患者呼吸状况、瞳孔变化与角膜反射状况,判断患者病情,迅速实施救治措施[2]。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措施在中老年突发脑溢血患者急救治疗中治疗效果更好,急诊内科急救治疗结合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判断患者病情,可在短时间内采取救治手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神经内科急救治疗结合CT检查结果诊断病情,效率较低,可能错失最佳救治时间。观察组住院时间(19.63±5.54)d,NIHSS评分为21.7±6.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措施可缩短住院时间,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方案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救治措施,降低患者脑部出血量,使患者脑神经功能尽快恢复正常,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中老年突发脑溢血急救治疗中,优先选择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病死率与病残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杨万春.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急救治疗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1):70.
[2]黄生耀.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