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1

运用信息技术,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王进

湖北襄阳 南漳县武安镇东关小学 441509

一味地说教,单调的技能操作,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毁灭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学生对课堂的喜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课堂的好坏。怎样的课堂才能受到学生欢迎呢?根据日常的教学活动,我进行了一些整理。

一、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是课堂的两大基本要素,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源头,只有在源头上下功夫,才能解决信息技术的根本问题。

教学内容要满和新。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学科,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信息技术始终在不停地发展不断更新。因此我们尊重教材,但不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电脑,学生对电脑接触的时间早,接触的机会多,所以,学生的知识面往往很广,仅按教材上的内容,学生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吃不饱”。我们在完成基本知识的教学后,可对知识适当进行拓展,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探索新的组织形式。好的课堂组织形式,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尝试着各种课堂组织形式,常见的有小组讨论、小老师帮助等,但这些形式都有各自的缺陷。有的组织形式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但课堂纪律不免有点散和乱,所谓把学生“放”出去了,但很难“收”回来。有的形式只让一部分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没能考虑到全体的学生。最近见到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很好,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认真专注,面向全体,又关注到了个体,课堂秩序井然,以上所讲到的现象也都不见了,值得我们思索和借鉴。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提出具体任务。教师使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要学生完成的任务,题目不同时出来,完成一题,出现一题。

其次明确任务的分配。以小组为单位,指定每组的一号同学答第一题,组内其他同学可到答题的同学旁边去,为他出谋划策,做完后由一号同学举手回答,其他同学回原位。其余同上,依次类推。

完美的激励机制。每轮答题,第一个完成的小组,才能得到回答或上教师机演示的机会(这里渗透了智力竞赛中抢答的形式,所以学生的纪律很好,没有时间讲话或做其他的事,每个小组都竭尽全力想争第一)。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为小组加星。答对的小组,可加3颗星;答错的小组,没有星,把机会让给第2个完成的小组;如果在进行过程中声音过大,有违反课堂纪律的小组,扣一颗星(事实证明,没有这样的小组,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地激发,只看到学生焦急地催促和探讨,争分夺秒,一旦完成立刻跑回原位,做题的同学高高地举着手,等待老师指名回答)。得星最多的小组,下课后,将会从老师那里得到一张奖状。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下,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被最大程度地激发,都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和操作练习的机会,同时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并使课堂纪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样的组织形式,比以往的要完美得多,它解决了我们最头疼的问题,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常规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着手,以学生喜爱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有故事教学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些短小精悍而又贴切的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游戏教学法。 电脑游戏里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形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及其配音,对孩子有着无限的诱惑力。我们要面对和承认学生喜爱电脑游戏的事实,要能够因势利导,把电脑游戏变成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把电脑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正确地引导小学生通过游戏练习技能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的。

借助电脑游戏,使信息技术课上特有的枯燥的技能训练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使信息技术课实现了“快乐”教学,真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没有了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技能。而我们,要起到主导作用,对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要进行严格控制,在选择游戏时,一定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要强调游戏的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如果我们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课又怎么会不受到学生的欢迎呢?让这样的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才有意义。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小学各科教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简化重难点,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