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朝阳幼儿园 402660
摘要:科学区是幼儿探索活动延伸的最佳场所,为幼儿提供一个合理、有趣的科学区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在之前的基础上,我们用了访谈法和观察法对所在幼儿园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发现在幼儿园科学区材料出现更换不及时、多以数学类和封闭性材料为主、科学探究类和开放性材料少等问题。经过研究分析,提出了所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具有科学趣味性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等一系列策略。
关键词:科学区;科学区材料投放
问题提出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区满足了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成功和自信,幼儿园要重视科学区的创设。科学区的材料选择和投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成效。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在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幼儿园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材料投放存在更换不及时、种类不平衡、摆放无序、多以数学类和封闭性材料为主、科学探究类和开放性材料少等问题。本论文通过教学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当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结合学前教育的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和方针。
概念的界定
(一)科学区
班级常规区域中,科学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科学区环境和投放操作材料,使幼儿在自由操作、自由选择中获得相关科学经验,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科学区域活动既是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也是具有独特教育价值的与集体教育活动并存的特殊形式。
(二)科学区材料投放
教师要在科学区内创设适合幼儿安全操作的环境和支持其自主活动的心理氛围,还要提供能引导他们主动操作的科学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幼儿了解自然现象的形成,观察日月形象的变化,学习动植物的分类;包括幼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的活动材料;包括能了解物质的物理特征、相互关系和科学现象的活动材料,能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大自然的活动材料;还包括支持他们开展各种小实验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通过结合本园的实地观察、对教师的访谈以及对观察案例的分析,结合以上资料,以及在查阅了文献后,分析总结在现今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材料陈旧,更换不及时
在教学观察科学区时发现, 从废旧的地球仪、手柄被损坏的放大镜可以看出其材料更换不及时。在与教师交谈中了解到, 由于材料的损耗较大,更新周期长,导致材料废旧、 无人问津等现象。 在这个科学区内, 基本很少有幼儿愿意主动探索, 即使有个别幼儿进区,也只是停留时间不长就没有兴致继续探究。兴趣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源泉。若材料更换不及时,没有新意和吸引力, 就无法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热情。
(二)各年龄班数学认知类材料较多,科学探究类材料少
根据人类儿童认识客观化和自然界科学发展历程的特点,《指南》把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作为幼儿园科学领域的两个子领域。为了了解本园科学区材料的类型,在对园内科学区进行了观察以及对各班教师访谈后发现,园内各班级教师在投放科学区材料时,将科学区材料分为两大类型:数学认知类材料和科学探究类材料。幼儿园内科学区材料两大类型投放的具体情况是:小、中、大班科学区材料中总体数学认知类材料多,科学探究类材料较少;但随着年龄的増加,科学探究类材料投放呈递増趋势。
(三)科学区材料摆放方面,多数班级较为有序,少数班级较无序、不完整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的有序十分重要,它可以防止儿童为寻找材料而浪费精力。儿童在有序的环境中游戏,有序环境的渴望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科学区的材料种类丰富多样且数量多,合理的存储摆放材料是科学区环境有序的前提,既有利于减少区角凌乱、便于材料取用,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并能节省幼儿寻找所用时间。
研究发现幼儿园内有少数班级的材料摆放不够有序,如两个小班科学区材料均没有固定的摆放位置,收纳盒和材料柜都没有设计任何标志性图案或物体;又如某大班的科学区材料虽有贴标志性物体—三角形,但颜色不统一,有红色、橘色和橘色等多种颜色,不利于幼儿游戏活动结束后将材料放回原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此外,在各年龄班,有少数班级均存在活动材料不完整的现象,如某小班科学区活动"毛毛虫尾巴有多长"目的是要求按"1一5"排序,却找不到"3",这明显阻碍了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封闭性材料多于开放性材料,投放方式以目标导向式为主
封闭性材料也称高结构化材料,是指材料以教学活动目标为依据,对材料进行封闭式地设计,即教师对材料安排了特定的任务,幼儿只能严格按照的要求操作材料,以此达到教师预设的探究结果。它分为竞赛性规则游戏材料和有特定任务的作业材料两种。开放性材料,是指教师对材料没有设置固定规则,不限制材料的具体玩法,幼儿可根据自身需求来操作的材料,包括非结构化材料和低结构化材料。通过观察发现各年龄班投放的材料大多数是高结构化材料,其中绝大多数是附加特定任务的作业式数学游戏材料。
科学区材料投放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及时更换废旧材料,不断增加新意
幼儿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科学产生兴趣往往是源于不经意间偶然的发现。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及时更换废旧材料是科学区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过于陈旧以及不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缺乏挑战性的材料,容易导致幼儿在探索的时候没有得到适宜的操作材料支持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一旦发现幼儿的探索兴趣减弱,就要及时更新材料或者提示关于材料的一些新玩法。
投放探究性的科学类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科学区活动是一种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操作材料,从中获得愉快而有趣的体验,做到"从玩中学,从玩中求发展与进步"。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幼儿对活动材料感兴趣,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产生与之互动的冲动与欲望,体验探究的快乐。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以科学趣味性的操作材料为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不可一味地将区角作为教学任务的延伸而偏颇数学材料。
(三)材料摆放整齐有序,配套完整
科学区材料应摆放整齐有序,固定摆放位置,设计标志性图案。有序的材料摆放可以帮助幼儿高效利用材料进行游戏,而设计标志性图案,可以帮助幼儿自主收拾操作材料,培养自理能力的发展。
另外存在材料配套不完整的现象,即一份材料中因为某个材料小部件遗漏或破损而导致材料可操作性和可探究性的缺失。幼儿往往会对这些材料视而不见,根本就没放在眼里,对这些材料更没有兴趣可言。教师在投放过程中应该有所注意和避免。
(四)加大低结构材料的投入比例,提高材料的可探究性
现在的幼儿园科学区材料大部分都很精美,有的甚至是高价采购而来的。 然 而本研究发现,这些材料的操作结果差强人意,没有发挥其应有价值,这无疑造成了资源浪费。教师应该反思当前活动区材料的适宜性问题,借助低结构材料的特性并加大其投放比例,为幼儿创造更多可深入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最后,幼儿教师要努力做到思行一致,在区域活动中,以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为基础,科学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热爱科学区,敢于创造性游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錐娟:快乐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与指导[J].小学科学,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