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二幼儿园 015100
摘要:幼儿园教育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基本要照顾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学前教育启蒙这么简单,所牵扯到的不仅是文化教学方面,更是涉及到孩子的身心灵教育方面。而小学则是更加注重章程化的课程教学,这二者之间几乎是偏向断层趋势的,所以当务之急是需要做好过渡衔接,找好教育平衡点,以保障孩子能够顺利地走入正式的学习生涯。本文打算浅析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建议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过渡方针;潜在问题;对策探讨
引言:幼儿教育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因为要兼顾的方面实在太多,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也已经具有自己的思想,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奠定好三观,然后再去谈文化知识教学。小学课程在初始阶段并不算太难,但也是需要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启蒙知识之后才能够适应得了,所以无论是从学习观念的引导还是从课程章法的变化,教师都要开始着手规划着适应改变,但定要切忌心急,要慢慢引导、徐徐图之。
资源实时更新改进,调整教育适应力度
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还是以引导为主,比较符合他们的年龄现状,教师也会根据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来进行教学调整,但是小学教学通常是以课本知识为主,而鲜少会以孩子的想法为首要考虑因素。幼儿园时期要想做好与小学教学的过渡衔接就要多吸收外界资讯,多去了解小学初期教育模式,除了知识内容需要跟进之外,还要了解到教学力度以及教学方式,以方便对现有的教学状况做出调整,不能想当然的以固有观念去培养孩子,过紧过松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说是过渡其实就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教师可以尝试融入新的内容,让他们提前适应,只是这个力度需要根据孩子的状态去掌控好。幼儿园教学其实可以融入渗透一些简单的文学知识,比如拼音以及简单算法,教师应该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不要太费力气去要求他们,应该是把这些当作是启蒙。可以融合简单的小游戏,或是通过拼音字母歌的形式,带孩子在唱跳玩乐中把在小学初期会学习的知识先进行一层印象铺垫,这个程度不宜太深,否则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到了小学阶段也会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学过就不认真去听,从而耽误知识理解。所以幼儿园时期还是应该用适合的方式慢慢渗透章程化的教学,比如通过游戏和故事来规范上课时间以及行为礼貌,一步一步来引导孩子养成习惯。
注重孩子身心状态,促进多方融合教育
在教育方面从来就不是靠一方的努力就能够成功的,何况孩子年龄还小,需要在各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光靠着教师的努力是不足以把孩子培养成材的,这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及孩子本身的意愿。升入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最难适应的除了课程知识的紧密,还有就是环境带来的身心不适,就如同孩子喜欢黏着自己的父母,但是面对陌生的长辈就会胆怯不自在,幼儿园之于小学也是相类似的情况。所以除了知识层面以及章程化的变化适应,教师和家长还应该配合起来,一起关心注重孩子的心理状态,要为他们建设起心理素质,不要把教学内容一下子做大的改变,同时也要在多方面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
小学初始阶段的知识点并没有那么难,但是课程规范较之幼儿园还是比较严肃正经的,所以孩子在心理层面可能会有些难以适应,这就需要在幼儿园时期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在上课时也该渗透一些课程规范,规定好上课时间和游戏时间,要有意识地做一个区分,而不能像之前那样太过糅杂在一起,这也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加适应规范的课程教学。同时在课后时间就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灵状况,多给予关心和安慰,家长也要多加配合和引导,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跟他们多讲几遍多练习一段时间,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够懂得道理,也能够去适应环境做出改变。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陪伴他们共同成长,是育人也是育己。
日常渗透教育涵养,养成良好观念习惯
教育不光是局限于文化知识层面,更加是注重孩子的德行品性,都说小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你往上画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所以教育不单单是简单地知识传输,更加是品质塑形的过程。幼儿园其实要教的东西非常多,从内到外、从大到小无一不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正是因为如此,孩子会被照顾得太过周到,从而不适应小学的快节奏模式,所以在日常方面的教育调整是需要关注的。教师需要从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去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自主能力和独立性,要帮助他们成长,而不能一味地呵护。
适应环境需要能力的加持,但最主要的还是心态的平稳,孩子们并不懂那些大道理,他们在学习中是比较被动的,所以到了小学会感到手足无措,因为如此,幼儿园教师就更应该把他们的独立性培养起来。在课堂上应该有意地提醒孩子坐姿规范,日常也要注意礼貌以及一些正规的行为规范,在吃饭和放学时也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收拾餐具和书包文具,可以采取鼓励式教育,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同时也收获自豪感和满足感。除此之外也要鼓励孩子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多和外界接触,既展现自我也要了解他人,在新的团体中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从而稳住心态,更好地迈向学习大业。
结语:幼小衔接最大的问题不是文化知识,而是孩子本身的身心状态有没有做好准备,这才是需要疏通和引导的主要方向,往更加专业且有效的地方去学习是一件好事,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不长大,但是这一路也需要教师、家长和朋友的陪伴。愿孩子们都能够顺应本心,一生温暖纯良。
参考文献
[1]王丹.论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家庭语言教育[J].教育科学,2020,36(1):91-96.
[2]黄春梅.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读与写,2020,17(30):293.
[3]李幼琴.幼小衔接背景下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J].读与写,2020,17(30):247.
[4]马瑞,沈建华,王改芳.美国"幼小衔接"动作技能学习对我国学前运动教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20,27(4):121-126.
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