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建筑领域日渐兴起,受市场影响,对建筑物的质量有更高的标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地下室渗漏问题已然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简述高层建筑物中,地下室渗水成因,重点分析处理技术,包括伸缩缝、点渗及穿墙管道等。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水
引言:现如今,国内人口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实际增长量依旧不容小觑,再加上城乡一体化及可用地不足等问题,使得高层建筑成为解决部分紧张局势的有效手段。其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推动城乡发展,但地表建筑层数增加,势必需要更为成熟的施工技术,以应对多种质量问题。
一、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水裂缝的成因
(一)地下室底板
在高层项目的地下室中形成裂缝重要原因在于,受到结构框架的作用影响,易形成裂缝。其中受温度应力造成的裂缝是由于其结构内外存在温差。再加上该空间内底板下地基存在问题,结构实际并不稳定,已有的沉降不借助仪器探测几乎无法发现。在沉降过程中,底板的水化热影响便突显出来,导致局部受力不均,而高层地下室底板的材料几乎全部是混凝土,其会释放出部分热量,若施工期间稍有疏忽,便难以消除材料的水化热反应,为建筑使用埋下隐患。项目设计师个人应具备专业知识,同时通晓底板的使用性能,由此保证设计的合理性,此处应当注意底板结构的荷载水平。现实设计中,此部分极易被设计师遗忘,但底板位于整个建筑的最底部,需要承受上层建筑的所有重量,忽视此部容易使地下室出现渗水的情况。另外,部分设计师考虑到此部分的处理问题,但给出的操作手段实际作业难度较高,与理论试验结果相差较大。此外,部分设计师及材料供应商会为己方利益做出降低质量的行为。
(二)混凝土选用
高层建筑项目的地下室空间绝大部分为混凝土,所以,对其的选用需做出准确决策。该材料本身存在水化热的特点,其主要的组成材料水泥会和水发生反应,并释放出不等量的热量。但高层工程的混凝土材料应用较多,如果不加注意,便易形成裂缝。另外,部分施工工人对细节部分无明确地认识,由此可能会形成细微的缺陷,此类缺陷不会立即引起渗水质量问题,但在持续使用中,其问题会逐渐扩大,形成裂缝[1]。
二、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水裂缝的处理技术
(一)伸缩缝渗漏
地下室的伸缩缝属于较易发生渗漏的部分,引起其渗漏的运营一般是沉降不均、移位、振捣不充分等。对此可先使用注浆止水,再利用密封材料实施全面保护,最终利用刚性防护的方式进行堵漏。具体操作步骤有七个:其一,清理作业面,把裂缝中原本的材料和杂物清理出去,直至设计深度,通常在8.5厘米所左右,并利用清水冲洗;其二,设置注浆管道,借助相应的试剂与水泥搅拌起来,以固定管道,此处需借助泡沫条构建管道的通道,并每间隔0.5米左右设置一个管材,此管材不仅具有注浆的功能,还可进行引水处理;其三,堵漏,由下而上进行处理,灌注的压力应处于0.4MPa左右,直至一旁的孔洞出浆便可结束。之后按照顺序依次进行注浆即可,在所有均完成后,需检查是否存在渗漏的情况,一旦发现需立即补救;其四,在上一道工序完成一日后,技术人员需先检查是否有渗漏,确认无误后便可割除管材,并借助喷灯进行烘干处理;其五,清理作业面,要求施工人员持有钢丝刷清除表面杂质;其六,裂缝内加入密封剂后,使用T型材料进行外部密封;其七,确认密封剂已经凝固后,在作业表面再添加一层保护膜。
(二)蜂窝缝隙
针对此类渗漏有多种处理方式。其一,面层法。此处理技术在大面积的渗漏问题中有较好的治理效果。通常情况下,地下室出现该种问题后是不能在迎水面施工,仅能在背水区域治理,因此,在实际作业前,需要实施排水作业,避免做好的防水设施后再次被破坏。实际操作为:选定渗漏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并利用开洞埋管的方式,让水由此排出。之后,技术人员可结合引出的水量,进行埋管作业。如果无法确定渗水点,应当在墙体底部进行作业。基于此,在无渗漏情况的区域根据材料的应用标准,以全覆盖的方式涂抹事先准备好的砂浆,并实施分层作业,完成一系列的工序后,可拔出管材。若渗水问题不严重,可采用有抗压能力的密封实际上涂于作业面,通常需操作两到三次,直到无水继续渗漏。在肉眼可见的裂缝中,需采用常规的处理手段,逐一实施止水。若室内结构的表面,因为压力不高而形成缓慢渗漏的情况,需在背水区域进行涂刮处理,以在作业面构建出防水的保护膜,避免进一步渗漏。施工人员需先平整作业面,若存在凹凸应当借助砂浆进行补充以及亚平。并清理结构面其他杂物,避免降低防水层的实用性能。其二,注浆法。如果发生大面积的渗漏问题,注浆法属于较为常用且有效的处理技术。结合现场的渗漏情况,合理设施注浆孔,由此开展注浆施。另外,还可通过下管饮水,之后通过大范围地抹面处理,确定防水层已经满足设计标准后,堵住引水管即可。
(三)孔洞裂缝点渗
遇到孔洞及点渗情况时,可采用堵漏、下管进行处理。一方面,堵漏处理是借助无机堵漏的材料进行直接作业,该项技术适用范围较广,孔洞大小不限且压力偏低的现象,均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具体施工步骤为:结合现场渗漏情况,确定渗漏位置,并以此为中心凿出孔洞,之后清理干净,把施工材料加工成和孔洞一致的形状,静置其凝固,将衔接缝隙压实并进行密封处理,完成所有工序后,需要检查作业区域是否依旧存在渗漏情况,最后利用砂浆覆盖施工区域,进行找平。另一方面,下管多用于压力偏高的情境中。施工人员需先清理表面,包括空鼓与粘结不稳的区域,最后形成孔洞。在孔洞的底部平铺碎石,之后加入铁皮等类似材料,开设小孔,把管材插入其中,引导水由此流出,再将管材四周填满,出现凝固现象后,需进行挤压。完成堵塞后同样需查看是否有渗漏情况,取出胶管,封堵插管孔,后续的操作和上一种处理技术相同。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可先堵住缝隙,确保可以有效止水。在确认无问题后,应使用砂浆及密封剂性形成防水层。另外,处理孔洞裂缝类的渗漏,也能利用嵌缝的方式,即剔槽内应用特定材料处理后,采取双组的密封剂进行嵌缝,之后结合其余部分制防水层。
(四)预埋件及穿地管道
首先,如果预埋件的四周发生渗漏,需把周围整理成环状的沟槽,清理构件上的锈迹。清洗沟槽后,根据情况选择直接堵漏及灌注等手段加以治理。其次,若为穿过建筑结构的管道四周发生渗漏,与上述预埋件的处理一致。清理后应当进行堵塞,并保证其密封性,确认无问题后,需在特定区域利用分层涂抹砂浆的方式加以治理,或利用密封材料补充缝隙。之后,需要围绕管道,在其25厘米范畴内涂抹防水材料。最后。如果属于建筑结构的内部渗漏,需适当扩大穿管孔的直径,之后插入半圆套管,所有缝隙的部分均需做好封堵[2]。
结束语:综上所述,引发地下室渗漏问题有多种原因,主要是底板本身处理存在问题以及使用的混凝土材料不适宜。针对存在的渗漏问题,施工方需先确定渗漏区域及引发原因,并查看渗漏的程度,由此保障处理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相关企业及部门等均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改进高层建筑的建设技术,确保建筑物原本的质量,以延长其最佳状态的保持时长。
参考文献:
[1]姜鑫.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渗水裂缝的处理技术[J].居舍,2018,(17):48.
[2]周英杰.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渗水裂缝的处理技术[J].民营科技,2018,(0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