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2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何泽生

海城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 114200

摘要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社会经济用水安全保障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等问题使水资源危机加剧,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很的的威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 水资源 水污染 管理 可持续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与环境的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的物资基础,水在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物资和资源无法替代的。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水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2019年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9万亿m³,其中地表水2.7万亿m³,地下水0.83万亿m³,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总体稳定,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31m³。

1.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存在极其匮乏且涉及面广的问题,全国供水总量和用水总量均为0.6万亿m3,每年因缺水造成经济损失约2,000 亿元。在我国,水资源的需求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工业、农业、建筑业、居民生活等,严重的缺水问题导致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GDP 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受到了限制。

1.2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

用水需求持续增长,而水资源的量是有限的,多数地区的当地水资源已接近或达到开发利用的极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已处于超采状态。当地下水开采量超过补给量时,水资源质与量的状态便失去平衡,同时还会引起一系列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大量开采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会增大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地表水和地下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单井出水量减少,供水成本增加,水资源逐渐枯竭,从而产生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等问题。

1.3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排出的污水数量也不断增多,水质发生恶化,水体遭受污染,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20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情况中,水质为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仅为10.8%。

区域污染源点多、面广、强度大,极易污染水资源,即使是发生局部污染,也会因水的流动性而使污染范围逐渐扩大。目前,我国工业、城市污水总的排放量中经过集中处理的占比不到一半,其余的大都直接排入江河,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出现恶化现象。

2、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

2.1水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人均拥有量少。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不均,与人口、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我国长江及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面面积的36.5%,却拥有全国80.9%的水资源量。

我国多年平均降雨总量为6.2万亿m³,除土壤利用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水少地区。

2.2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旱灾损失严重。

由于我国的地形、气候特点,降雨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控制,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平均,基本上是夏秋多、冬春少,同时有出现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相互交替的规律。

我国干旱灾害损失同样严重。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206-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发生较大的干旱灾害达到1056次,平均两年发生一次,导致了降水和径流的时间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不同步。

2.3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用水总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迅猛,2019年,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到达20.7%,个别地区甚至更高。当流域河川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生态与水环境产生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

工业化及城镇化是加剧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又一重要因素。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的供应不足,加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力度,使用地下水超采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地区造成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

2.4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薄弱,水资源水浪费严重

我国公众长期以来缺乏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以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极为普遍。国家发布的征收水费和水价改革的有关政策文件,至今未能完全到位,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缺乏水是商品的意识。

我国目前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浪费现象并存。我国用水量与美国想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

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体制政策创新任重道远。目前我国水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多龙管水”的体制尚未理顺,不利水事活动的统一协调和依法行政。

3、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3.1优化配置水资源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概念,研究的内容和配置的任务是对稀有资源配置到社会迫切需求的众多领域,以实现最佳的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配置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和调度的各个环节,采用计划分配手段,由政府实施水资源配置。

工程规划与建设,根据水资源规划拟定的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工程建设布局,设施水资源工程配置,需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科学论证,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和立项审批,依据有关规定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3.2合理开发水资源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地区分布的差异性,对水资源进行适度开发,通过区域性的合理配置,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满足未来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是21世纪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

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推进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纵三横”为主体的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总体布局。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大雨洪资源利用、污水处理回用,以及海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的力度,缓解重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3高效利用水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利用粗放,用水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与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匹配不合理的现实极不协调。必须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工业节水需调整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拟定行业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推进清洁生产战略,促进污水、废水处理回用,强化企业内部用水管理,加强需水管理。

城镇及农业用水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节水效率,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和回收力度;农业节水需要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开展田间工程改造,推广节水农业技术。

3.4科学管理水资源

按照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流域上下游、城市与乡村、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供水与需水、用水与防治污染,实现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建立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以流域为单元,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行防洪减灾、城市供水、水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等统一管理,以城市为重点,完善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对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水能开发、污水处理及再利用、地下水回灌等涉水事务实行统一管理。

结束语

水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以满足人类发展对水的需求,支撑经济社会系统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协调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材 辽宁省水利厅 2013.11

2、《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