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李沧区统计局
摘要:无流通,不经济。作为连接供给与需求的纽带,流通对经济要素的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商贸流通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和问题制约了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需要结合实际、找准问题,探索更加有效的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路径。本文对现阶段青岛市李沧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商贸流通、消费
引言:商贸流通产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枢纽,是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青岛市李沧区是中国商业名区,兴商传统浓厚,流通优势明显。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李沧连接上下游、畅通国内外的独特优势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商贸流通业是李沧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批发零售业的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法人单位数量和个体经营户数量、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均居所有行业第一位,且远超第二位行业。表明批发零售业对区内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贡献巨大。住宿餐饮业虽然增加值占比较低,但个体经营户数量较多,居所有行业第三位,表明对区内就业贡献较大。另外,商贸流通业营业主体以私营企业为主,表明行业活力较强,就业贡献明显,发展潜力较好。
受区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商贸流通企业以中低技术制造产品为主,从而围绕该类产品提供传统商贸流通服务。如批发零售业中无论是净资产还是营业收入,前三位为: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综合零售,并且从业人员行业分布基本与此对应。这表明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占比较小。
从近几年数据看,李沧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及就业人员在青岛市居于中间位置。但随着李沧商圈为代表的商业区的多元化发展(如大型购物综合体+步行商铺+夜市的商业模式),以及直达李沧的多条地铁线路的开通,李沧区在满足本区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同时,也吸引了周边区市的部分购买力,消费层次趋于多元化。另一方面,李沧区消费群体以年经人为主,消费意愿强。据相关资料显示,李村商圈购物人群中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占总消费群的70%左右,这反映出80后、90后、00后已经成为了该商圈的购物主体。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消费个性化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趋同化特征,成为当前消费的重要发展趋势。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使得商贸流通业面对的订单需求日益小量化、碎片化,对商贸流通企业提出了与传统完全不同的经营要求。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商贸流通服务化倾向凸显。以前那种简单地推销商品的品牌、功用、价格等已远远不够,个性化、响应速度、服务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已成为新需求。比如现在消费者到商业综合体去消费,不仅仅为了满足购物的需求,而是为了享受其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商业综合体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其整合了各种店铺、商品和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揽子的消费服务解决方案。在李沧区现有的商业综合体中,服务业商户占21.9%,从业人员中服务业占12.5%,商户销售额中服务业占22.6%,表明服务化消费日益成为商贸流通的新业态和新盈利点。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促使流通业深度变革。“互联网+流通”使流通渠道趋向扁平化,生产与零售、生产与消费实现直接交易,批发业功能相对弱化,批零企业地域时空界限被打破,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快速发展。未来,零售业还将在综合化、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上不断演变出新业态,批发业将不断创造新的服务价值,商业组织加快网络化、连锁化,垂直型组织结构向扁平网络结构转变。
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流通效率的同时,却极大压缩了传统中间商的生存空间。如工业互联网对批发企业,电子商务对零售、住宿餐饮等企业的冲击巨大。各类互联网平台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交互沟通成为可能,中间商面临信息能直达消费者进行交易所带来的威胁。中间商的传统价值链条被割裂,其赚取中间差价的营利模式受到挑战,并且这种破坏效应是全局性、系统性、加速性的。
传统商贸流通行业盈利的核心是赚取中间利润,并未过多关注提供服务给顾客所带来的价值。过多关注价格的价值,使得价格成了竞争的主要优势和手段,这导致商贸流通企业在实际经营当中价值链较短,不仅缺少获取附加值的更多环节,而且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当前,随着工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价值链较短的脆弱性日益凸显,企业的利润来源和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一些无法适应新情况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有效措施,流通企业税费成本有所下降,但受制于物流成本高企,房租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依然较大。微利经营甚至亏损经营导致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转型创新。一些企业由于后备资金不足,只能维持日常经营,暂时无力考虑转型问题,即使有创新意愿的企业,由于缺乏充足资金,大部分仍靠多方筹措,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无论商贸流通业态如何变化,线上与线下如何互动融合,归根到底还是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商贸流通=商品+服务”的本质。新技术固然可以大大降低商贸流通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商贸流转最终还需通过适销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务来完成,通过商品和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依然是商贸流通业经营的本质。在经历了阵痛之后,商贸流通企业需要变得更为理性,在运用新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后,需要重新思考“商贸流通”的本质,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如私人定制、用户体验等),重构专业化体系与能力。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竞争也更多地由过去的价格和品质竞争,转向价格、品质、个性化、响应速度和服务的竞争。因此,在对现有价值链服务环节提质增效的同时,要深挖生产端和消费端服务需求,延伸商贸流通服务的范围和质量,向个性化服务、系统解决方案、金融支持等领域延伸,以获取更多、更高的附加价值。
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需提前布局,培育以高技术制造产品为内容的特色商贸物流中心。李沧区贯通南北,铁路青岛北站、胶州湾大桥李沧端接线以及7条经过李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彰显了李沧区的交通优势,这为发展交通商贸物流聚集区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方面,加快发展铁路北站李沧交通商务区、李沧区维客广场以及地铁商业。另一方面,优化提升楼山后电商物流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培育电子商务主体和现代物流品牌企业,利用铁路北站、胶州湾大桥和环湾大道等重要节点提升西部生产型物流服务质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管理部门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规制负担。首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提升服务意识,减少“越位”和“缺位”现象。其次,促进部门协同配合,优化服务流程,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支持、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商务联合执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整治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徐乔梅、梁芷铭:《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选择》,《商业时代》,2013年第13期。
[2]宋则、王京:《新时期流通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财贸经济》,2002年第11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