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党校 江苏 苏州 215128
2020年9月29日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指出:“要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做好对接上海的大文章。”立足吴中十四五发展大局,基于疫情防控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挑战与机遇,现对我区特色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回顾过往、实业兴区,形成“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势
一是主导产业占领制高点。通过优化功能分布,支持产业集聚。培养新兴产业,注重创新驱动。协调产业结构,支持云端企业。紧扣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疗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截至2019年末,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合计超过600亿元,逐步将主导产业做精做优。深化吴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支持大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新增150家上云企业。初步建设5G等新一代数据信息基础设施。
二是择商选资形成好口碑。通过精准定向,质效提升。对标任务,注重转化。优化环境,精细服务。紧紧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制作《吴中区精准招商目录》。招商工作变“粗”为“精”,资本利用转“量”为“质”。组织开展重点项目招商“百日攻坚”行动,深耕德国、深圳二个制造业招商核心地区。利用“区内采购”扶持政策,鼓励外企、民企交流合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苏州自贸片区和上海自贸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实现质、量双提升。
三是项目建设完成进度表。通过精挑细选,引进项目。真抓实干,建设项目。引导协助,运营项目。截至2019年末全区共有121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48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不断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资源向重点项目集中倾斜策。通过推广“预审制”“代办制”等改革举措,完善经发、建设、行政审批等部门协同服务保障机制实现“一体统筹”。
二、立足当下,抢抓机遇,逐步解决产业“破”与“立”问题
一是尚未完成“影响力”向“驱动力”的转化。吴中的中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大、增长快”的特征。缺乏能形成规模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如汇川技术、绿的谐波等在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由于不在产业链的终端,驱动力也有限。二是尚未改变“趋同化”到“差异化”的转化。当前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间半数以上城市将医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为例,上海拥有包括ABB、发那科、安川、库卡四大机器人产业巨头,以生物医疗及大健康为例,长三角区域的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区、泰州医药高新区等城市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控制力。如何破解产业“同质化”,是两大主导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三是尚未形成“要素型”由“创新型”的转化。吴中的产业结构还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具备高成长性、爆发力强的科创型企业储备不多、集聚度不高,创新要素推动产业发展能力不足。
三、面向未来、构筑高地,打造美丽吴中产业“金”字招牌
(一)凝心聚力优结构,升级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产业布局再优化。支持开发区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度假区做强现代服务业、高新区深化“大院大所”合作。二是产业协同再深化。巩固机器人制造优势,承接园区生物医药等周边区域产业溢出效应。三是产业层次再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赢得产业升级先机。
(二)培育创新新动能,打造苏州“南部硅滩”
一是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攀登计划”,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工程中心,加强与高校院所战略合作,让企业充满创新活力。二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持续做优“科技+人才”,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推进东吴高层次人才计划,完善科技企业家举荐机制,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持续做优“科技+金融”,完善引育天使基金、种子基金,强化宽容失败的创新资本支持,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社会环境。
(三)融入长三角格局,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一是加快产业发展,做实动能转换。助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为长三角机器人产业提供核心零部件,实现生物医疗与大健康产业与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区等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协同效应。二是激活动力引擎,做优协同创新。抢抓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机遇,共享创新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依托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企业为主体探索跨区域协同路径,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三是形成招商互通,优化金融环境。逐步实现全区内招商互联互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外资制造业比重。严厉打击非法融资,修订完善银行信贷考评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平台作用、用好人才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东吴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