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且对相应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就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提升低段小学生估算能力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数学学科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频次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估算的计算形式,通常被应用到许多生活实际之中,所以,注重低段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随着新课程改革进行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在循序开展,实现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学目标,由于估算与低段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提升低段小学生估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想要提升低段小学生估算能力,教师就应该根据相应的教学任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本文以估算的概念和特点为切入点,就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升低段小学生估算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此达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技巧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估算能力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在许多的实际生活中,我们都能能够应用到估算,估算已经成为人们衡量相应单位的主要方法,比如在外出购物时,我们能够根据家中缺少的商品的数量来确定此次购买该商品的数量,在此过程中我们就应用到了估算,所以估算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估算作为低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低段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估算教学技巧,并且要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法,以此帮助低段小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估算技巧。
一、估算的概念
所谓“估算”,就是在我们无法对相应的数量进行精准计算的时候,对相应数量进行大致计算的过程,所以,估算通常被适用于特定的环境之下,比如我们在购买苹果的过程中,通常无法根据苹果的个数对水果进行精准计算,因为每个苹果的大小是不同的,此时,我们会根据每个苹果的大小质量进行大致的计算,以此确定我们所需要购买的苹果个数。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估算的应用效率是很高的。
二、估算的特点
(一)近似性
就低段小学数学估算而言,其需要估算的数据通常会结束整数数据,这是为了便于学生的估算,但是也充分展现了估算具有近似性的特点,因为只有估算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十分接近,才能够保证 估算数据不会与实际数据出现太多偏差。所以,估算具有一定的近似性特点,这也是估算的基本特点。
(二)灵活性
在开展估算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利用心算的形式对相应的数据进行估算,而有的学生则利用笔算的形式进行估算,所以估算的方式是十分灵活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
(三)阶段性
估算的计算方式看似简单,但是想要完全掌握估算技巧并且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估算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同估算形式之间也存在相应的差别,同时也需要低段小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对估算知识的认知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其估算能力,所以,估算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
三、低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估算教学的理解出现偏差
纵观1~3年级的教材,估算教学内容不多,特别容易被教师忽略。因为即使不估算,督促学生精算就可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估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过程。天长日久,学生就不愿意估算,也没有意识去估算了。如二年级下册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有这样的题:先估算得数大约是几百,再用竖式计算:207+109399+402793-596604-298,师:谁来和大家汇报下得数?生:207+109的和大约是三百,207+109=316……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能正确汇报出估算和精算的结果,但他们只是想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并没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估算上,就更不用提估算的方法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养成主动估算的习惯。
(二)学生在估算中主体地位缺失
在低段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教材中有关于估算的课时通常十分完整,并且已经设置好了相应的习题,加之,教师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练习,所以学生并没有学习交流的机会,只能够机械性的接收相关知识。
四、低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技巧
(一)创设估算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
低段小学生正处于尚未形成完整认知的阶段,在思考相应问题的时候通常会存在许多不足,所以,在进行估算课程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低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以此缓解低段小学生因对估算课程的陌生而生产的抵触心理。为了能够创设出符合教学需求和低段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学情境,教师应该努力多钻研教材,通过对相应材料的整理创设出能够激发低段小学生对估算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估算的相关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在实际的估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低段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比如,“假设妈妈叫你要去超市购买15个鸡蛋,每个鸡蛋1.5元,只带25元钱能购买到15个鸡蛋吗?请同学们进行估算。”当问题被提出之后,学生会根据生活中家长购买鸡蛋的过程进行回想,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估算,鼓励学生举手进行估算。在该种教学情境的影响下,学生不仅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讨论之中,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解决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且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如此,学生便可以进一步提升其估算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应用到估算的生活情境有很多,所以,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出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估算的价值。
(二)挖掘估算资源,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遇到的计算大多数都是估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并从中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如“小明去文具店购物,看到标签上写着:笔盒:10元/个;书包:79元/个,妈妈给了他100元钱,够吗?”在这个情景中,笔盒价格标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直接计算,一开始时,学生无从入手,我提醒他们进行猜测假想。很快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笔盒的价格是1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20元,20+79=99(元),妈妈给的100元也够了。显然,这题如果不懂得用估算,是没办法解决的。经过这种类型题目的练习,学生体验到估算的重要性。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强,因此教学的重点应当侧重于让学生在思维中对“估算”有初步的认知,体验估算过程,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为今后估算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除了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实际的估算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就是估算的能力,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和改良学生们的估算能力,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扩展学生的思路,对学生详细讲解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估算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出例题来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培养:香蕉每箱98元,妈妈带了300元,买三箱够不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估算的指引,发现这个问题并不需要计算出准确的值,只需要对其进行估算就可以得出最终的结果:假设每箱100元,三箱正好300元,而98元没有超过100元,所以300元一定可以买三箱。如此,就可以使学生紧密地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解决,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自身的估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估算的价值和意义。
(四)将估算教学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由于估算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开展低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利用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相应学习情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来加强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估算的影响,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即“生活中有哪些计算是属于估算?”这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其次,在估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发现的估算现象制定相应的估算练习题,如此,学生便能够根据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来开展相应的估算活动,这将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估算的运用能力。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应用估算,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估算的运用能力,也能够逐步深化估算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估算的价值。
(五)激励学生通过估算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
小学生在计算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那么怎样对结果进行验证呢?其中估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对于359加上540,有的学生计算出了700多,教师或者是同桌发现之后,说这肯定是算错了,300多加上500多一定是800多,而不是700多。由此可见,要求小学生学会估算是非常关键和有必要的。小学生在感受到估算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之后,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估算意识。估算思维是比较严密的,尽管具有多样性的方法,答案也不是唯一性的,可是并非毫无规律性,估算需要跟解决问题的要求相符合。估算属于人们智慧的结晶,教师实施估算教学,不但应当要求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内化估算思想,教师只有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估算教学。
(六)实现延伸教学,注重综合运用
估算在数学学科中的作用有很多,其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是较为显著的作用之一,就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而言,估算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为低段小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所以,提升小学生估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要注重延伸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低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在设置相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可能的设计延伸性估算问题,这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估算的重要性,切实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黄豆”活动,将学生均衡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实验和验证。在实际活动中,有的小组学生先将黄豆大致分为若干等分,分别计算出每一分的黄豆数量,然后再进行汇总;有的小组先数出50粒黄豆,然后根据这50粒黄豆的大小进行分堆,从而估算出具体的黄豆粒数。教师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估算技能。
结束语:低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较为关键的一个教学板块,培养低段小学生的估算能力不仅能够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同时也能够帮助其养成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但是,就当前我国低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现状而言,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低段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将无法提高。所以,这就要求低段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估算教学技巧,以学生为中心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设置相应教学问题,以此锻炼低段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崇容.低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技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00(003):130-130.
[2]林永丽.低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技巧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7).
[3]严君.小学数学低年级估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9,673(03):68-70.
[4]李彩霞.小学数学低段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