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广东中山 528400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智能电能表计量常见故障原因,通过一起计量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找出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智能电能表; 计量故障; 电压;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水平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由于电力系统不断进行升级和换代,其中电能计量装置也存在着较大的更新,我国很多电力系统主要采用智能电能表对电能进行测量,其存在较多的优势,智能电能表的应用过程中,计量故障类型繁多,危害极大。下文分析了智能电能表四大故障原因。
1 故障原因分类
从对故障表鉴定的实例中来看,引起电能表计量异常的原因主要有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制造工艺以及现场工作质量和窃电等方面。
1) 软件故障引起的计量异常主要包括两种。
一是供应商进行软件校表时,电流增益、电压增益、相位补偿等计量芯片中用于电量计算的参数设置错误,导致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与实际不符。这类故障通常在出厂检测时能发现,如果供应商未按要求对每块表进行的出厂检测,这类故障表将会流向各省强检定线,从全检的基本误差检测项目中发现,并作为不合格产品退货。二是计量芯片和 MCU 没有抗干扰设计,计量芯片死机或计量芯片与 MCU 进行通信时受到外界干扰,以及 MCU 对存储芯片 ( 如 EEPROM) 进行写数据时受到干扰或瞬间断电,导致电量丢失或电量存储错误。这类故障表重新上电后一般恢复正常,难以复现。
2) 硬件故障引起的计量异常。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元器件质量不佳,常见于元器件技术参数不满足电能表技术要求,在极端环境下运行后,元器件电气性能改变,元器件加速老化。二是安装有质量问题的元器件,如在电压、电流采样,基准电压电路安装已损坏的高频滤波用贴片电容,造成电压、电流、功率示值异常; 晶振不稳定或晶振串联的杂散电容损坏,造成计量芯片不启动。三是硬件抗干扰性差。PCB 设计应采用强弱电分开,来消除数字信号回路的电磁干扰; 区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数字地与模拟地,防止相互串扰; 计量芯片外接晶振引线应尽量短等,如果电路板不满足这些PCB 设计原则,电能表就不能很好的抑制干扰源。
3) 制造工艺引起的计量异常。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分压电阻、锰铜分流片两端引线、采样回路、外接基准电压回路滤波用的贴片电容虚焊,造成输入到计量芯片的采样值不正确,或者计量芯片用于 ADC 的基准电压不正确,都会引起计量芯片电能量计算不准确,同时会引起电压、电流、功率示值异常。二是生产过程中电路板清洁不到位,残留的锡渣未清理赶紧,造成引脚短接,比如晶振引脚短接会引起计量芯片不工作,基准电压引脚与接地引脚短接会引起电压电流示值均不正常; 三是生产过程中损坏元器件。电能表生产环节包括贴片、回流焊、波峰焊、清洗、人工焊、检测、三防、烘干、装配等,其中装配环节属于人工流水线,人员不熟练或操作不规范,容易误碰电路板元器件,造成元器件损伤。四是电路板三防措施不到位。电路板三防包括防潮、防盐雾、防霉,主要通过喷涂三防漆实现,使用的三防漆质量差或配比不正确、喷涂环境不满足要求或喷涂前未进行干燥都会引起三防措施失效。电能表置于潮湿环境中易短路烧坏元器件或芯片。
4) 现场工作质量和窃电造成计量不准。现场工作质量包括电能表接线错误,造成电压电流反相; 不同用户的进线集中布线,产生感应电流,造成电表走快和潜动; 批量安装过程中,电能表串户造成计量不准等。窃电引起的计量不准常见有短接电流端子、改变电压采样电阻阻值等。
2 计量异常故障案例分析
某电表厂生产的单相智能电能表现场运行时曾发生电压突然增高,电表飞走的故障。经现场排除无接线问题、无电磁干扰、无窃电痕迹。除电压突高现象外还出现电表潜动现象。现场拆回到实验室进行鉴定。加 220 V 电压后,屏幕显示的电压是785. 7 V、火线电流 0. 113 A、功率 0. 088 kW。按额定电流,功率因数 1. 0 对故障表进行基本误差试验,误差达到 3 575%。电压突增导致电表飞走,且电能表电压短时间会稳定在一个数值,改变环境或进行移动后,电压数值有变化,推断设备硬件故障嫌疑大。
排查影响电压异常的几个方面: 分压电阻到计量芯片电路、基准电压电路。即测量分压电阻、分压后电压值、基准电压外部引脚接地回路。发现基准电压外部引脚接地回路 C18,C19 贴片电容在电路板上的阻值异常,从图 1 看出正常情况阻值为∝,而测量得到阻值为 463 Ω,说明 C18,C19 至少有一个贴片电容已击穿。
图 1 计量芯片电路板接线图
将故障表 C18,C19 电容更换成正常电容,并且电表加入220 V电压,测量 REFV 引脚电压恢复至 1. 25 V,显示电压 220 V。电能表恢复正常。C18, C19 贴片电容位于计量芯片(RN8209C) REFV 外接基准电压引脚与 GND 之间。起到去耦作用,防止外界干扰进入计量芯片,以确保基准电压稳定。从图 2 RN8209C 计量芯片内部原理图可知,采样电压、电流进入计量芯片后,经过 ADC 时,需要接入基准电压进行模数转换,再经过 DSP 处理器,计算出计量的数据。电能表经过校准后,基准电压为 1. 25 V。接入 220 V电压时,经过分压、滤波电路,输入到模数转换模块的信号约 0. 3 V,经过模数转换及校表系数的修正,得到数值 2 200,即 220. 0 V。当故障表基准电压因发生硬件问题变为 0. 35 V 时,输入电压为 220V,模数转换前端的信号还是 0. 3 V,而因基准值变小,得到的数据值会增大 1. 25/0. 35 倍,因此,按照校表系数计算后,得到的数值是 7 857,即785. 7 V,产生超大数据。
REFV 引脚器件发生损坏,拉低了基准电压,相对得出的信号数据就会变大。造成电压数据超大现象。
图 2 计量芯片内部原理图
外接退耦电容短路,没有起到退耦的效果时,会产生基准电压不稳定,也会带来电能表潜动、计量数据 ( 电压、电流、功率等) 偏差。
进一步对元器件供货、贴片、回流焊、波峰焊、人工焊、装配、出厂检测环节进行了调查,发现问题出在装配环节,由于 C18,C19 电容在电路板边缘,个别新工人不规范操作造成工作失误,碰撞 C18,C19 电容,使电容发生破损, C18,C19 电容在电路板上的位置。
3 处理措施
进一步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可改进的措施,一是在出厂检测和计量中心强制检定的过程中发现基准电压异常; 二是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故障的发生。
1) 贴片电容自身体积很小,外力损坏产生的裂纹也极小,需要扩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失效。电表上电后,贴片电容两端具有压降,产生的热效应会导致裂纹扩大,且运输或其他振动时也会导致电容裂纹扩大或缩小,所以产生电压突增值不定,和时好时坏的现象。此类故障最大的危害就在于能躲过出厂检测和强检,因此需要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故障发生。
2) 改进检测电表硬件可靠性试验的方法,比如增加潮湿或高温环境下过压或过流试验,筛选出计量芯片周围存在故障隐患电能表。现在国内个别厂家开始研究多应力可靠性试验平台,我国电测行业也对电能表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试验提出了要求。
4、结束语
电能计量装置的正常运行是保障计量工作准确可靠的基础,随着智能电表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计量准确性,供电企业应该秉承学习态度,吸纳先进的维修技术和维护理念,应用信息化监测系统,提高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使其能够全方面保障电能计量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蒋泽炜.浅谈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J].南方农机,2019,50( 03) : 198-199.
[2]李蕊,韩柳,杨宝琳,王军.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通报,2017,33( 09) : 113-117.
[3]许素贞,郗霞.谈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J].电子测试,2017( 04) : 193-198.
[4]秦波 . 电力计量装置故障异常分析 [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3):23-24.
[5] 许素贞,郗霞.谈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J].电子测试,2017,15(4):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