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由一节“名著赏析”课引发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由一节“名著赏析”课引发的启示

黄银娣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冼沙小学 523285

[摘要] 新课标教材选文经典,篇幅较长且涵义深刻,令许多教师感觉难教难学,“高耗低效”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从一节名著赏析课中领悟到,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提领而顿”,就会“百毛皆顺”。于是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发现抓住课文的“文眼”、“过渡句”、“课后练习”等内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贯穿全文,确实会收到“低耗高效”的效果。

[关键词] 文眼 过渡句 课后练习


一、事件回放:走近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

前段时间,有机会欣赏了名著赏析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名师的骄人风采再一次令我叹服。

在名师课堂上,没有层出不穷的电化手段,也没有不厌其烦的说教灌输,有的是学生的琅琅书声和老师的循循善诱。就是这样一节看似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学生竟然热情高涨,沉迷文中而乐此不疲。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生的表现让人如沐春风。究其原因,正是执教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过人的教学智慧,对林冲这个人物有全面、准确的认识,看到林冲身上最突出的品格“让”——洪教头进到大厅,林冲“躬身施礼”,“起身让座”,是“礼让”;被洪教头奚落、羞辱了一顿,他不但不怒,反而连声说:“不敢,不敢”,是忍让;洪教头掂起棒来,“耍了一阵”,大喝一声:“来!来!”是谦让;一交手,洪教头举起棒“劈头打来”,三五个回合后,林冲找了个破绽,却只是“一扫”,洪教头“扑”地倒地,而未受伤(万一伤着了,也不是要害)!这是难得的——宽让!

二、课后反思:剖析个人现状,回顾教学困惑

名著赏析,一直令我“望而生畏”。隽永深刻的语言文字,错综复杂的故事背景,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等等一切,似乎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阅历相距甚大。如何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我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既贯彻了“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理念,又实施过“静思默想,自主学习”的做法,但感觉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呢?文中有价值的问题似乎很多,但如果逐句逐段地讲解,一定会导致课堂教学散乱,而且耗时耗力。究竟怎样才能低耗高效,提高教学实效呢?

三、引发启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这节“名著赏析课”使我想起了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在《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一文中说:“引导学生感悟,要整体感悟。课文掰得碎,(就会)把完美的课文打得七零八落。我奉献八个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只要提住衣服的领子向下甩一甩,顿一顿,衣服上的每一根毛都被理顺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其实,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使用这一方法。我们只要抓住文章的“领”,就好比找到了打开课文大门的钥匙,接下来的深入讨论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让去抓文章的“领”呢?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摸索。

(一)抓文眼,直奔主题,统领全文

文眼是指文中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它们在文中往往居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处,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情感的升华点、思想的闪光点、主题的凝聚点。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理解和把握全文的“钥匙”

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眼“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文眼”虽不固定在某段、某处,但也有规律可循。有的文眼出现在题目中,如《跨越百年的美丽》。

有的文眼会藏身文中,主宰全文。如《一夜的工作》,抓住作者在文末抒情式的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俭朴”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将周总理生活的“极其简朴”与工作的“极其劳苦”之间的巨大反差凸显出来。

泉眼找准了,凿下去便会有清泉喷涌;文眼抓准了,掘下去自然也会有激情勃发。抓住了文章的“眼”,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感悟、想象,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乳交融。

(二)抓过渡句,上下辐射,品读全文

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抓过渡句,挖掘其作为“桥”的功用,巧设问题,上下辐射,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抓课后练习,提纲挈领,贯穿全文

课后练习体现的是编者的某种意图和良苦用心,它是教材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循着课后练习的思路,我们细心钻研教材,可能会发现贯穿全文的切入点,从而带动整篇课文的学习。

曾观摩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的《特殊的葬礼》,他就是抓住这篇课文课后的一道作业题作为切入点展开这一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课后第5题练习是: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讲演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老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演说辞的使用者是“总统”,自己正在做总统的秘书(文书)工作,总统讲话不能随便。用这一点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的责任。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文,否则很难随时把文章中的东西拿来用在演讲辞中。接着老师在学生认真阅读这一段后,引导学生思考:菲格雷特的这篇演说辞应该包括几个内容?学生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中不难看出,演说辞应该包含三个内容:一,昔日的大瀑布雄伟壮观;二,如今的大瀑布奄奄一息;三,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当然,要写好这三个部分内容,必须走进课文,走近大瀑布,从而自然过渡到前文的学习,自觉读懂文章,读熟文章,了解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萎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深刻体会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激发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学生认真读了,冷静思考了,积大胆表达了,积极写作了,学生收获的就不单单是一篇课文了。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找准文章的“点”,提好文章的“领”,层层深入,条理分明,课堂教学自然整而不散,活而不乱,蕴涵着蓬勃的生机,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