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周浦小学,浙江 杭州 310000
在其他班级上这个内容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凑十”这个概念并不能完全接受,甚至在摆小棒以后,方法不能掌握,特别是要把学具操作的的过程写成算式时,他们无从下手,那么我就先给他一个较为单一的算法,即:全部都是九加几的加法,效果会怎样呢?我重新设计教案,重新做课件,把我在其他班级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深度思考,因此,可以说本次责任杯又让我多了一份挑战的勇气和信心,课后,与听课老师做了反馈,告诉他们自己设计的教学意图。我觉得,多一些尝试或许能够另辟奚径,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原有的基础是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而这节课的目的是找到如何解决9加几的加法,凑十是怎么来的,如何用算式把过程记录下来。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片段一:
……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今天,有一位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是谁呢?(喜羊羊)
现在啊,青青草原上有一场投球比赛。喜羊羊准备了好多球,有红的,黄的,还有蓝的。
师:你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一共有几个球?(连加)
师:还能提哪些问题?(若不会提问,那老师来提一个问题,黄球和蓝球一共有几个?)
(黑板贴出3个问题)黄球和蓝球一共有几个? 红球和蓝球一共有几个?
黄球和红球一共有几个?
师:真能干,你们一下子列出了这么多问题。
那么黄球和蓝球一共有几个?谁会算。
生:14.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10+4=14个
师:同意吗?
师:这个问题谁会解答?
生:10+9=19
师: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10加几就是——十几。
……
评析: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知识才会越积越多。所以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一个结合旧识新知的情境,直接给出10加几就是十几,这样计算起来就会更方便。事实证明,这样的铺垫还是有实效的,至少他们在解决新的问题时自觉地提出先要凑成十。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上课伊始,我借助电脑课件来创设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本节课中,我自始至终选取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片段二:
……
动手操作,初步体验凑十法
师:(ppt移球)刚才有几位小朋友都是拿1个球放到盒子里,变成10个,10+3=13.他们都用到了10来帮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方法。
(投影仪)我们用小棒代替皮球,先拿出9根放在左边(一根一根清楚整齐地排开),再拿出4根放在右边。你能移动小棒,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3根吗?题型:有的小朋友真厉害,能够边摆边说。
我请这位小朋友上来摆一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摆的?请你边摆边说。
表扬:他说得真清楚,把掌声送给他。
师:谁还想上来摆一摆?
表扬:他说得真棒,把掌声送给他。
师:他们先从4根里拿了1根给9根,凑成10根。(拿起10根)然后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放回展示台)。10加3就是13.
下面我们把刚才的过程再来摆一摆,好吗?
表扬:这位小朋友把10根扎成了一捆,真棒(大拇指)
现在请你把小棒放进抽屉。表扬:这位小朋友已经坐端正,告诉我准备好了。
……
评析:加强动手操作,开拓学生思维。通过摆小棒,移小棒,使学生发现“圈十法”在9加几计算中的应用,从而发现9加几的算法,在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时,注意学生的优选意识的培养。
孩子们借助学具初步地理解了“凑十”的意思,课堂上我是一个数的分与合,马上接着就问用算式怎样表示,这样把算理的分析和算式联系在了一起,综合后的效果不错。我发现用学具帮助孩子发展数概念的内涵,进行思维,更容易让小朋友掌握方法。
片段三:
……
认识凑十法
(PPT)刚刚小朋友都从4根里拿出了1根给9根,为什么拿1根不拿2根呢?
生:1+9=10,10更方便,拿2根超过10了。
师:你的意思是要凑成10根,是吗?
(板书)原来看到9,你马上想到的是——1(学生答10,9要变成10的话就要想到几),4可以分成——1和3,1和9可以凑成——10.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凑十法(板)最后,10加3等于——13.
我们把刚才的过程连起来一起说说看:
(领,指)看到9想到——1,4可以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
谁能够完整地说一遍?(帮着说)
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的?
谁还想说一说?
你们会说了吗?我们一起说一说。
下面我们男生女生来比一比,谁说得好?
……
评析:在说算理这个环节,有了前面讨论算法以及动手操作两个环节的铺垫,怎样把算理一步一步分解清楚,怎样去引导孩子想并且让他们说,是我几次试教下来需要合理把握的地方。孩子说不出“看到9,想到1”这句话,我可以说半句,同时指着黑板引导孩子想到“1”。
这一节课,我很有感触,从中领悟出了许多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