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忽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忽视教学重要性、日常教学内容陈旧僵化、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和弊端。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现阶段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进一步揭示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并逐一进行分析。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理念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体育教育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素质教育认为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世纪末,中国教育当局明确指出,学校要想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体育教育必须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和思想。为了一直保持健康,我们毕业后也应该坚持锻炼。体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还能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当前主流的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例如,素质教育的概念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它是一种伟大的教育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然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高校体育的最终效果,忽视了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缺乏指导性。毕业后,学生在掌握体育理念的同时,也要坚持体育娱乐的理念。
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方式不科学
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上课时间以每周一次为主,每学期约17门体育课程。如果考虑到天气等意想不到的因素,需要停课三次,并且还有最后两节课的考试时间,那么学生的学习时间只有12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显然是不现实的。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技能。从第二学年开始学习特定的体育课程后,只能依靠自己的兴趣,不能深入掌握技术动作。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教学。体育教学项目很多,受课程时间的限制,很多项目都是经过了长期的时间,学生对这些体育项目不感兴趣,课外体育锻炼也会减少。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因材施教非常重要。高校体育教学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将把所有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他们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只是应付考试。
师资力量短缺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主要是本科学生,其中很多是本科院校的特殊体育学生。他们虽然有足够的运动技能,但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体育教师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现象明显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提高一直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结构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多为体育院校毕业生、非体育院校特殊体育学生和退役运动员。这些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了培训的教学知识在实际教学训练,是基于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育,加上教学时间短,不能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有一些大学物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大学体育教育发展对策
2.1、改善教学成绩测评的模式
由于传统的单一考试制度弊端大于优点,改革考试模式制度势在必行。科学的体育成绩评价方法不仅要看成绩本身,而且要运用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综合体育成绩进行评价。所谓相对评价,是指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是否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那些综合素质较差但努力学习的学生保持对体育的热情,避免失去信心。这也进一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现代教育的目的。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对大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因素,才能做到真正的科学合理。
2.2、加强大学体育的软硬件建设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传播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的人格修养、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等基本要素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成功不可或缺的软件条件。改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硬件条件。可见,只有在以上两方面做足努力,才能使高校体育教学得到高质量的教学质量是不成问题的。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体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变体育教学方式、加强体育教学队伍建设等途径来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实践教学的发展。
2.3、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才能有意识地、积极地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4、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课程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体验,促进社会主义新人才的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各环节的评价,我们始终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汪涛.高职院校发展职业性体育的理论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2):5-7,11.
王海涛.浅谈大学体育教学的新走向[J].科技资讯,2006(30):117.
张凯,陈美娜,桂源海.新世纪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1):114-116.
马文才.全民健身与大学生体育现状[J].体育科学,2000(20):23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R].教体艺[2005]4号.
柴松.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
袁吉等.试析新世纪初大学体育的概念、目的与任务.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0(4)
袁吉等.关于中国大学体育新世纪发展的思考.体育文史,2000(5)
袁吉等.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
作者简介:王楠,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职称: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