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润泽孩子心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3
/ 2

关注留守儿童,润泽孩子心灵

李石玉

广东省雷州市雷城街道第六小学 广东 雷州 524200

摘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劳动力在不断流动,至今已成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然而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在社会各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为关怀留守儿童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德育;措施

引言: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流动是我国过去20多年出现的社会历史现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以及户籍制度的影响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无法对其子女进行细致照料和关怀,留守儿童的童年生活堪忧,他们将面对更大的压力,面临着成长的风险,其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对于学校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有义务承担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的责任,扮演起留守儿童心中的父母形象,为广大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1. 留守儿童现状

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制”的现状之中,在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城乡间的差距虽然在缩小,但不可否认,在教育方面仍在问题诸多。近几年,我国加大力度进行着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教师人才的培养,提高师资力量,合理分配资源,已经有了明显得进步。但在硬件设施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儿童的心灵成长却仍然不容乐观。留守儿童从小没有家长的呵护,他们的心灵成长应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留守儿童分为三类:一是由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监护的儿童;而是由祖辈或其他亲人监护的儿童;三是无人照看的儿童。由于家长不在家造成了这些家庭的结构不完整,这些儿童从小在亲情方面有些重大缺失,内心的孤独感随着年龄增长也在逐渐上升[1]

  1.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

城市向社会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世世代代务农的农民开始不满足于低收入,从而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他们想通过努力奋斗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而也正因如此,留下了留守儿童问题这一隐患。

对于教育来说,德育是重中之中。但在发展状况不好的城市及农村,人们往往将“知识改变命运”作为校训和口号,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有学问,以考上大学为最终目的。但德育问题却一直没有受到人们足够多的重视,同时,学生在心灵成长上的缺失所导致的问题不易表现出来,难以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察觉。所以,适当地给学生一些心灵上的关怀能够有效地避免造成悲剧,而且能让留守儿童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温暖而心存感激。本人对我校一些情况特殊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家访和慰问,作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关心,这些儿童脸上的笑容慢慢多了起来,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

  1. 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缺失

  1. 留守儿童的心灵问题难以及时发现。长期与家长分离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所以,他们的孤独和失落感无人倾诉,而在他们内心中产生的活动和变化却难以被人发现。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时期受到的爱和关注不足,会导致其在成年阶段缺乏安全感。“成年后的行为表现和思想发展都能找到童年的影子。”所以,在留守儿童初期必须要给予其足够的关怀。很多留守儿童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他们总是很懂事。一些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他们经常帮他们做家务,这就是所谓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是,为什么当他们稍长大一点,就出现逃课、打架等问题呢,主要原因在于德育的迟效性,对于细小的问题,监护人和教师没有进行及时地解决,孩子就会在内心中一直积攒,因而将这些情绪发泄在虚拟世界中,甚至出现不爱惜自己的行为[2]

  2. 儿童的外在行为与内心不相符。由于缺乏关注,留有儿童虽然很多时候看起来很乖巧,但有时为引起家长的重视,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吸烟、酗酒等,这表明了其外在与内心不相符。对儿童来说,最初的安全感都是从家中获得的,安全感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受到他人的爱护,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保障,以及可靠、可信感。

  3. 精神成长与物质成长不相符。物质满足不等同于精神满足,许多家长在外打拼,就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但物质上的满足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精神上的缺失却很难弥补。儿童在小时候缺少父母的陪伴,在物质和精神方面产生的严重的不协调。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给孩子所带来的东西并不是物质所能达到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的并不是物质,而是陪伴和关爱。

  1. 家校责任的错误划分。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一切责任都是学校的。很多家长的观点是,对自己的孩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实在不听话再告诉我”,虽然说随着通讯设备的迅速发展,学校能够及时地联系到家长,但在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或者重大事故时,家长却鞭长莫及。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的观念陈旧固化,难以改变,认为学生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频繁进行逼迫施压,孩子压力太大时无人倾诉,不利于心灵健康成长。监护人认为学校有责任为他们管教好自己的孩子,而校方却认为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在于监护人,如此相互推诿导致学生左右为难,遇到问题无处倾诉[3]

    1. 关怀留守儿童的措施

    1. 建立家校合作交流平台。

    家校合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合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的学生在学校和在家中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状态,在学校表现得十分勤奋,但在家中却极为懒惰。学校可以组织定期开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教师和家长的工作负担,但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校方可以借用微信来建立一个留守儿童家长群,让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时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表现,有问题及时解决。

    1. 弱化应试教育带来的桎梏

    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德育工作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儿童心灵关怀的缺失也是应试教育造成的直接后果。它违背了教育中首先培养思想道德的准则,德是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学识广博却品德败坏,那么他对社会来说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危害。而道德良好的人才能为社会带来贡献。培养出具有德性的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培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学生,也是教育的责任。

    1. 多方共同努力

    除学校与家长之间多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关怀孩子的心灵成长以外,还要将其他学生也调动起来。对他们来说,陪伴很重要的一点。孩子与孩子之间最能互相了解,快乐的源泉经常来自于他们之间。因此,学校要多进行团结互助、乐于分享等方面的德育教育,让孩子之间互相帮助,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1. 在物质满足和心灵关怀之间兼顾

    对于儿童来说,物质满足他们身体上的需要,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而心灵上的关怀也同样重要,要有足够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不会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这需要让监护人意识到孩子的儿童阶段的发展有多重要,要让监护人合理地安排时间,给孩子留出一些,带给他们陪伴。

    结语: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急需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传统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也值得教育工作者们和家长进行深刻的反思,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无论是对家庭、对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能产生很大的益处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正祥,陈利明.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就美好心灵世界[J].考试周刊,2014(66):174-174.

    [2]郑文庆.开启家校合力智慧润泽留守儿童心灵[J].青年教师,2016,000(03X):P.12-13.

    [3]龙春蓉.给学生一片碧蓝的心灵天空——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00(00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