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城区第十四小学校 重庆涪陵 408000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必须经历新课导入的阶段,新课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老师必须重视新课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新课导入环节,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策略
引言
完整的课堂教学包括课堂导入、新课教学、课堂练习、总结反思等若干教学环节。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场乃至整节课的顺利完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的设计要兼顾知识的本源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导入环节既要为新课教学打好前奏、做好铺垫,又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探究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巧设游戏,趣味导入
例如,在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并且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于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如果对于数字没有敏锐的感受力,教师如不加设计地枯燥地进行教学,课堂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因而,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找朋友”这一游戏。挑选三位学生来到讲台桌前,在他们的背上贴上三个算式。再随机挑选十位坐在座位上的同学,发给他们数字卡片。当教师宣布游戏开始时,请手持数字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桌上找“好朋友”,把卡片贴在算式上。学生有的在座位上计算好了才上去贴,速度明显慢了。这时教师参与游戏中来,“找朋友”的速度明显高于学生。学生这时感到惊奇,对教师这么快“找到朋友”感到不解。教师在学生充满疑虑时制造神秘气氛——“因为老师有个绝招,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绝招是什么吧”。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缓解了学生看到一堆数字和运算的低落情绪,学习兴趣慢慢提高。将学生“找朋友”的速度与教师“找朋友”的速度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游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成功唤醒,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投入新课学习,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往往比较喜欢新鲜和活泼的事物,数学课堂教学对他们的吸引力不高,老师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小学数学老师需要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利用新鲜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具有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的优点,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全方位进入学习状态,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数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圆”的学习中,数学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与圆有关实物的图片,如各种车轮,接着,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其他形状的车轮吗?椭圆也是圆的,可以制作椭圆形的车轮吗?虽然学生都知道车轮是圆的,没有其他形状的车轮,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圆的各项特征,从而理解为什么车轮不可以是其他形状,并且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学生生活导入
我在教授学生《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课的时候,利用学生度过的民俗节日来为学生设计本课的导入内容。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度过哪些传统节日啊?”学生回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学生细数自己所度过的节日之后,我继续问学生:“那在这些节日中,你们有没有看到过一些民俗作品呢?比如说窗花、灯笼?”学生回答:“在春节的时候,我们会买窗花;在元宵节的时候,会买灯笼。”我接着问:“这些作品是不是非常精美呢?其实,这些民俗作品中还带有许多数学知识呢。我们来看这些窗花、灯笼,这些图片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两边都是一样的图案,这个窗花如果沿着中间那条线折一下的话,就能重合。”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没错,这就是对称。对折后两边的形状、图案都是一样的,这种图案就叫作对称图案。”通过此方式,便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将学生带入数学课堂。
四、依托小故事提升教学内涵,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景
就小学生而言,讲故事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依托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情景中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首先,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给学生编创一些适当、适度的有趣味性、有深意的小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驱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学“简易方程”时,可以为学生编创一个关于年龄的故事。如:“十五年前妈妈生下了哥哥,那时妈妈比哥哥大二十五岁。哥哥的年龄是我的年龄的六倍,当妈妈到六十岁的时候,忘记了我和哥哥的年龄。希望有小朋友能够帮助计算出妈妈六十岁时我和哥哥的年龄。”教师讲述完故事后,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的年龄,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该故事情景中,形成构建方程的思维,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其次,为了提高课堂导入的质效性,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给学生创设故事情景,从而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分家产”的小故事。如:“一位富翁因病死去,他在临死前立了遗嘱。大女儿继承其家产的六分之二,二女儿继承其家产的十二分之三,小女儿继承其家产的二十四分之十。由于家产并未平分,三个女儿非要比一比谁得到的家产多,小朋友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利用小故事,植入“通分母”思想,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在升华教学内涵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水平。
五、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数学课常用的导入方式。根据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抓住不同点,以旧引新,合乎逻辑的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境界,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如在教学乘法交换率和乘法结合律时,导入环节就复习加法交换率和加法结合律,这样将衔接紧密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为小学生设计导入内容时,应当结合小学生的情绪和性格特点为学生设计导入策略。利用学生生活导入的策略,能够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进入课程的学习中;结合肢体语言导入的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肢体动作,从而让学生在调动自己肢体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操作体验导入的策略,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对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沈丽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54.
[2]孙仿.新课巧导入教学更高效——解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策略[J].读写算,2019(26):193.
[3]吴海勇.解析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对策[J].科普童话,2019(06):133.
[4]吴惠.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导入策略[J].情感读本,2018(36):30.
[5]李秀丽.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课导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