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3

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

龙少冬 陈少芬 李华军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广东 广州 510430

【摘要】目的研究生活与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与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32例为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另33例为实验组,施行生活+社交技能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功能性评定量表(FIM)、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差异。结果两组训练前BPRS(焦虑抑郁、敌视猜疑、思维障碍、活力缺乏)、SDSS(个人生活自理、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社会技能训练)、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实验组BPRS、SDSS中各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改善其疾病症状,重塑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

【关键词】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生活能力;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受自身病情与外界排斥因素的影响,会慢慢丧失社交与独立生活能力。即使未来疾病得以有效治疗,患者内心仍旧存在对社会的逃避心态,难以适应外界环境,难再重新融入社会。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需要重视此类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独立生活能力重塑[1]。但现阶段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治疗,过分强调疾病本身的医治,忽视患者的心理重塑,未能构建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这导致患者治疗后依旧难以重新融入社会,从某种程度而言,此类患者仍未被“治愈”。为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现状,提升临床对此类病患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视,笔者纳本单位65例患者进行研究,望为读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详情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32例为对照组,男女比例15:17;年龄20~53岁,平均(38.148.17)年;病程1~6年,平均(3.080.86)年。另33例为实验组,男女比例16:17;年龄21~55岁,平均(38.528.70)年;病程1~7年,平均(3.100.92)年。研究报备本院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精神分裂症[2];②依从性好;③知晓研究并自愿入组,签署同意书;④全程参与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中途离开研究者;②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③认知功能障碍,无法理解、配合医务人员研究;④研究期间突发重大疾病;⑤妊娠、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科学用药,通过访谈法定期与患者讲述外界新闻,并为患者制定良好的饮食、作息方案。

实验组:(1)生活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主要涉及穿衣、刷牙、洗澡、洗衣服、打扫卫生、叠被子等基本内容。上述各项训练需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生活技能训练可在病房中进行,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熟悉生活环境,令训练更具针对性。每节课开始前,训练者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互相交流本次训练的主题,再由训练者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现场演示后,鼓励患者亲自实践,过程中训练者需要给予患者鼓励与情感支持,令患者在肯定中得到满足感,提升其训练依从性。训练结束后,训练者留下相关训练任务,下节课开始前验收上节课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启动相应奖惩机制,全面提升患者训练积极性。(2)社交技能训练:组织患者开展联谊活动,通过做游戏的形式,提升患者参与感与活动积极性。联谊会上引导、鼓励患者正确表达自身对疾病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培养患者语言表达能力。联谊会上鼓励患者展示自身在生活能力训练方面取得的成绩,借助集体力量,为患者建立情感依托,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联谊会后半段,由训练者作为联谊会主持人与施教者,向所有患者展示不同社交场合下的基本社交礼仪,并拆分其要点与基本技巧,同时以通俗易懂的对话、表演形式,向患者作具体展示,并教会患者一些常见社交冲突发生下的解决方法,提升患者理解力。最后引导患者两两成组,编排一场简短的社交对话表演,表现优异者派发奖品,表演期间训练者需给予患者充分鼓励。

1.3 观察指标

(1)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含焦虑抑郁、敌视猜疑、思维障碍、活力缺乏四项评分维度,分值越高则病情越严重[3]

(2)功能性评定量表(FIM):含修饰、洗澡、进食等十小条目,分值越高则生活能力越好[4]

(3)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含个人生活自理、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四项评分维度,分值越高则社会功能越差

[5]

1.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PRS比较

两组训练前BPRS中焦虑抑郁、敌视猜疑、思维障碍、活力缺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实验组上述四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BPRS比较 (`x±s,分)

组别

焦虑抑郁

敌视猜疑

思维障碍

活力缺乏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实验组(n=33)

1.42±0.35

1.03±0.12

2.06±0.34

1.40±0.25

3.38±0.41

2.02±0.30

3.72±0.49

2.13±0.28

对照组(n=32)

1.43±0.36

1.35±0.26

2.08±0.38

1.93±0.34

3.36±0.39

2.91±0.44

3.71±0.52

3.04±0.31

t

0.134

6.403

0.224

7.176

0.201

9.554

0.080

12.428

P

0.910

0.001

0.824

0.001

0.841

0.001

0.937

0.001

2.2 两组FIM比较

两组训练前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实验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FIM比较 (`x±s,分)

组别

FIM

训练前

训练后

实验组(n=33)

41.62±8.81

68.82±7.74

对照组(n=32)

42.16±8.43

57.43±6.25

t

0.252

6.515

P

0.802

0.001

2.3 两组SDSS比较

两组训练前SDSS中个人生活自理、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社交技能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实验组上述四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两组SDSS比较 (`x±s,分)

组别

个人生活自理

社会性退缩

责任心和计划性

社交技能活动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实验组(n=33)

1.76±0.36

1.23±0.27

0.63±0.08

0.22±0.06

1.38±0.38

0.69±0.15

1.09±0.25

0.55±0.11

对照组(n=32)

1.74±0.38

1.59±0.34

0.65±0.06

0.38±0.07

1.39±0.41

1.04±0.26

1.12±0.28

0.86±0.16

t

0.218

4.735

1.138

9.904

0.102

6.673

0.456

9.127

P

0.828

0.001

0.260

0.001

0.919

0.001

0.650

0.001

3 讨论

临床有研究提出观点[6],认为即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但其社会功能与生活能力可能依旧不会产生较大良性改变。这主要是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期间,社会性人格逐渐丧失,即使病情恢复,患者本身对外界依旧存在逃避性心理。可见针对精神分裂症疾病,不仅需要重视药物干预,同时亦需强调科学的功能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重塑社会性人格,重构良好的社会功能与自主生活能力。

本文予以实验组系统的生活、社会技能训练,最终该组患者训练后BPRS、FIM、SDS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系统的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与自主生活能力。究其原因,生活技能训练时,将场景设置在病房,能够直接打消患者的顾虑与紧张感。长期生活的固定场景,以此为基础开展生活技能训练,使课程内容能够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降低患者陌生环境下的无所适从感。每节课训练开始前,保持与患者的充分沟通,尊重患者主观意愿选择,确立训练主题,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同时亦可确保患者对本次训练的兴趣感;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进而确保本节课的学习质量。训练过程中不断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受到被关注与愉悦,进而激发其训练依从性与积极性。训练后留下随堂任务,使患者产生训练紧迫感与使命感;联合学习奖惩机制,能够进一步激发患者学习迫切感,使患者不排斥技能训练,并乐于接受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联谊会的形式,集合相同疾病患者开展集体性的技能训练,以集体作为患者的情感依托,借助共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情感支持,互相鼓励,互相进步。集体这一训练载体亦有助于施教者引导患者表达自身情感,帮助患者改善内心压抑、焦虑、紧张等情绪。施教者通过构建典型的社交场景,以表演的形式向患者展示社交技能与处理社交问题时的有效方法,患者直视下更易理解。两两成组表演,有助于增加患友间的感情;在表演中得到来自其他患友与施教者的鼓励与支持,进一步打开心扉,在学习中获得人格上的重塑。综上,故实验组在疾病症状、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方面表现更佳。这与龙少红[7]等报道结果基本一致。一项荟萃分析亦指出,社交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佐证本文观点[8]

综上,予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改善其疾病症状,重塑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张燕,陈婷,余建英,等.社交技能训练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21):3605-3607.

[2]郝伟,陆林.精神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5-142.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4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1-126.

[4]林菊英.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2.

[5]魏红.生活社会技能训练和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32-34.

[6]舒代明.基于目标执行理念的生活-社交技能训练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效果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0):150-153.

[7]龙少红,王爱花,刘向来,等.社交技能训练对出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7):2920-2921,2922.

[8]安景欢,陈楠,杨珉,等.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4):2574-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