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江苏盐城 224007
摘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就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一种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新、与环境和资源协同度更好的经济形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关键词:营造;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这一重要要求,必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托国内强大市场,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意味着中国今后的发展不仅要有规模和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
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折过渡期,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一种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新、与环境和资源协同度更好的经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的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要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发展再按以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来发展肯定是不可持续的。从国内来讲,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了上限,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在加大,经济循环不畅的问题十分突出。从世界范围来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多点突破。世界上发达国家纷纷把创新,作为赢得未来的重要抓手。我们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适应科技新变化,形成优质高效多样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和服务,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使经济发展必须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于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是不断提升。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要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正视发展中量的增长,更要重视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通过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不断升级的需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快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第三,经济发展规律要求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必须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量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通过高质量发展,从温饱到小康,从中等收入到中上等收入,再逐步步入高收入经济的行列。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发展,是体现经济发展优势的发展,是形成新的经济发展高度和创新力的发展。
发达国家发展的事实充分说明,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阶段以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的根本性的转变,都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的发展要想保持现有的经济发展态势,有效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只能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既是我们现实可行的道路,又是我们必然要行的道路,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会取代高速增长阶段,成为从现在到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路径和支撑。
二、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要抓住一条主线,就是要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优良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土壤,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改善发展环境,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顺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是破解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路径。这既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又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顺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
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更多依靠规模扩张和要素驱动,而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是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具体体现为资源配置效率高、产品服务质量高、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等。转向高质量发展,既要求发展方式和增长路径的转变,更要求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是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安排,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
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打破制约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促进要素流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产品服务质量;通过优化促进创新的体制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增长新动能。
第二,增强市场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是优化营商环境。
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仍在发展,但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思潮不断发酵,全球经济仍在增长,但持续复苏乏力。从国内环境来看,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由于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和国内外供给需求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和现实增速都有所放缓。我国发展既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针对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严峻、内部下行压力较大的复杂局面,中央提出全面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是顶住下行压力、维护“六稳”大局的关键一招。营商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提升治理水平。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可以激发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带动市场主体数量的增长,扩大就业。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可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定投资。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优化政务公共服务,解决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痛点,不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三,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改善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
长期来看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但短期可能会遭遇一些波折,要适应这一趋势,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更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与水平的题中之义。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培育对外开放的新优势。通过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政策举措,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营造更加开放、规范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高水平扩大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三、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加快创建和完善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加强法制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环境是指全社会尊重和践行法律,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理所形成的特定意义上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管理趋向文明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化特征和必不可少的客观基础,对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维护、保障、促进、规范和巩固的作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可靠保障,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重要抓手。如果没有法治环境的保障,社会共识难以形成,个体行为缺乏规范,公共权力难以制约,不仅改革会夭折,发展会畸形,社会稳定也难以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讲,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至关重要。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要按照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要求,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和法规,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推进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健全执法司法对实体经济的平等保护机制。提高司法审判和执行效率,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让环境问题的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守法成本,不断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第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深刻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当前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大多在于政府的手伸得太长,管得过宽、过多、过细。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砍掉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自主权,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微观经济活力的加法。
在“放”的同时也要做好“管”的文章。一方面,对下放的审批权限不能一放了之、放任自流,要实行后续监管,防止出现简单的“权力转移”,防止下级部门和人员乱作为、不作为;另一方面,对政府该管的事,比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要管住、管好、管到位,创新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减税降费,依托“互联网+”提供公平快捷的公共服务,打造更优开放环境。
第三,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实体经济中长期融资,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断优化融资环境,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适度放宽融资条件,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制度,提高统筹防范风险能力,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企业融资问题,更多反映的是社会融资结构中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的错位问题,反映的是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配置质量不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金融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的作用。
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支持建立普惠制金融机制,鼓励大型平台型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切实发挥其在信息搜集、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创业,从而推进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按照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更大程度的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商意盈,许晟,何欣荣.在优化环境中赢得更大发展——从全国两会看民营企业发展新机遇[J].金融世界,2019(04):34-35.
[2]申玉兰,郑颖.地方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研究——以石家庄市创业环境构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289-290.
[3]卢均晓.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J].旗帜,2019(11):68-69.
[4]李宏伟. 着力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N]. 经济日报,2020-10-14(006).
[5]钟晟.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J].法制博览,2020(28):143-144.
[6]李宝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J].兵团党校学报,2020(05):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