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20319760127****
建设单位俗称“甲方”,管理过程主要涉及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与其他工程项目参与方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某些方面其重要性甚至高于其他参与方。工程实体特性是建设单位思想意识、行为、管理等形成的结果。能否满足要求,如何达到规定,是否能按期完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离不开建设单位的参与管理。建设一项工程等同于设立一套全新的系统项目,动用资源多,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参与方多。建设单位如何管理才能形成一套高效管理体系,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施工前期管理;
1、选择优秀的合作单位。工程立项后,进行工程设计前准备工作和设计工作阶段,选择信誉好,业务水平高的勘察设计单位是建设优质工程的前提。优秀的勘察单位严格按要求勘察,对存在问题追根刨底,提供详尽勘察资料,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而优秀的设计单位,依照法律法规把建设单位思想意识转化为工程实体,让业主满意。兼顾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工程的质量,安全的管控,减少设计变更,减少施工索赔。对于有安全隐患的施工作业,提供具体的施工方法和事故应急措施。还要选择技术水平高,信誉好,综合能力高,能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施工企业。在选择时,查看企业资质,查看企业人员和机械配置,参观企业已完成工程,到企业考察,同企业人员交流进一步了解施工企业,知己知彼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施工。
2、合同管理。由于建设工程的规模和特点不同,不同项目的合同可能有很大差别,因此建设单位设立专门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管理。明确合同各方权利和义务,分析评价合同找出漏洞或歧义,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建设单位依据工程规模,技术难易程度,工程量和工期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方式,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控制投资成本。建设单位如资信好,能力强,可合理分配合同风险,这样业主能获得合理的工程价格,减少合同的不确定性,也利于施工方计划和安排工程施工,同时还能发挥双方履行合同的积极性,对整个工程的效益产出更好。合同涉及条款尽量完善齐全,违约金和工期提前奖金,工程验收和衔接工序,隐蔽工程验收程序,施工方移交施工现场和施工资料等等,在合同中都要列出,避免双方发生争执。
3、材料管理。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质量,材料供应时间也决定着工期,因此建设单位重点管理材料采购,材料进场实验检验和材料保管使用。法律法规要求备案的材料一定及时备案。选择供货单位考察其供货质量稳定性,履约能力,信誉好坏,价格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对于饰面材料注意不同批次采购可能产生色差。材料进场时根据供料计划和标准进行现场验证和记录,不合格材料不得使用,但经相关方协商后按标准规定可降级使用。进场验证资料不全或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单独存放,待资料齐全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存放材料下垫上盖,分门别类存放,设立标识。怕潮材料注意防潮防雨雪。有毒易燃材料单独存放,并专人保管。周转性材料要及时清理归类,备下次使用。建设单位安排专人管理材料并建立材料管理台账,做好各类物资保管、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做好记录,确保其质量完好。根据施工进度,建设单位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合理选择材料,减少材料的不必要损失,采取有效方法防止材料跑、冒、滴、漏,防损坏、变质。
二、施工期管理
1、施工进度管理。进入施工阶段,施工进度大多由施工方管控,但这并不说明建设单位对施工进度不管不问,恰恰相反在此阶段建设单位加倍关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策略,进行动态管理。许多工程项目规模大,工期紧施工方工程进度压力大,时常发生不正常施工,盲目赶工,会导致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问题发生,会引起投资成本增加。因此,建设单位设立专门的工作部门和配备符合岗位资格要求的专人负责施工进度管理。建设单位根据相关资料和实际情况编制相互联系系统的计划,既要重视计划的编制同时进行计划的调整。在监督检查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各方共同协商处理,比较和优选解决方案。建设单位可运用经济措施对施工进度管理,及时支付审批的工程款,及时供应建筑材料,对自己采购的材料质量负责。管理好监理单位,对隐蔽工程及时验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避免施工索赔。合理管控资源,合理的工作安排,不仅能够提高建设质量,也有利于文明施工,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
2、施工质量管理。工程实体质量是由施工作业过程直接形成,各项指标能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规定,能否满足业主的需求,不仅是施工方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建设单位质量管理的重点。建设单位严格要求监理单位按照法律法规、设计文件、有关施工条款、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要求实施监理,监督监理工作防止监理方与施工方串通一气,降低施工标准。监督监理做好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检验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步施工工序。建设单位加强自身要求,不降低投资,不顾安全规定,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物构配件和设备。未经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同意,不随意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建设单位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区域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监督,发现问题当场提出,现场解决,无法现场解决书面通知施工方予以纠正。督促施工方做好技术交底和施工质量自检。建设单位做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工作,对现场质量检查,参与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3、协调管理。工程项目工序繁多、专业性强,各参与方只有相互协作积极配合,才会使工程顺利进行下去,否则各自为战成一盘散沙,而建设单位就是各方间的粘合剂,把各方有机整合起来。施工中包含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会议是组织协调的重要手段,也是能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建设单位协调各方工作关系,解决工程中发生的问题时,要坚持原则,公正合理维护各方利益。采用多样化灵活有效的手段建立服务意识,实事求是为各参与方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在管理中,建设单位加强与各方沟通,对内对外建立的沟通联络渠道,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的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工作中有矛盾有争议时,各方代表坐在一起共同商议解决,不赌气。在协商管理中,建设单位不乱管,不乱插手,给各方一个相对宽松的工作空间。
三、风险管理
施工中建设单位面对的风险主要有施工技术风险和成本风险,为应对施工技术风险建设单位要深入研究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的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细节完善、可行的施工方案。方案确定后,建设单位对方案的风险进行评价,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具体做法是:分析识别风险,对风险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建筑施工的主要风险因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响应风险,降低风险危害,减少对工程项目的不良影响。对风险的管控,建设单位可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转移风险,采用分包方式,将不同项目发包给不同的专业施工方,使其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实现风险的转移,有利于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对于成本风险,建设单位应重点加强管理因设计变更、施工索赔、社会因素、预算人员不专业造成预算错误而带来的风险。对于这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做好前期的调研、信息收集工作,制定预防风险发生的方案,加强预警机制。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施工开始到竣工结束都离不开建设单位的管理参与。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工程的质量。特别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越来越高,对住的舒适型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都提出了很大要求。因此,在当下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