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工学校 陕西汉中: 723000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小学数学界的共识。如何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教育观念,其次掌握创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观念 策略
【正文】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界的共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实行转变,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材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过分强调“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把学生实际放到了一种教育“客体”的地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教学,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培养。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必须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主人的学生观,改变以往只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古代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现代教师需要转换这种观念,由“教”者变成了“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要确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师组织教学时不能越俎代疱,更不能包办代替,而是有效地组织教学,做“平等中的首席”。在适当的时候,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去点拨、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认识数学的活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随时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注重思维训练,培养科学品质和数学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大量习题演练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要尽量少用一些扼杀学生个性的“标准答案”或习惯用法来“排斥异已”。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测,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捷径,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使学生具备敏锐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策略的创新
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创新的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而教学策略的创新又是创新课堂的保障。
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与提倡,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激发,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不反对猜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新奇问题要予以重视;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让学生多一点自信多一点成功愉悦的地体验。
创新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学家苏荷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随着数学教学的升级,数学学科自身的单调、抽象的特征逐渐显示,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是数学教学应解决地首要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提供熟知和有趣的现象,从中发现依靠已有的知识不可能解决的现实问题,引发好奇心、求知欲;通过直观演示、讲故事、玩游戏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出问题,引发思考。
创新课堂结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育学家苏荷姆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学习中创造无疑是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能力,提供赖以根植的土壤,教师不仅要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激励学生自学,也要进行适时的引导,要在“点子”上设问,即在关键处、衔接处、转化处设问,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重视“双基”教学,促进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如果不识记和牢固地保持这些基本知识,那就不
可能有一段发展,因为所谓一般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去掌握知识”。因此无论课堂教学怎么改革,或者赋予“新课程”怎样的内涵,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功能,这一点是永远也不能改变的。我们强调课堂教学在让师生个性得到发展、创新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学生“双基”的掌握、智能的发展。“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创造”。一般说来,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由此联系起来的知识所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可迁移性,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在解决不熟悉的新领域里的新问题时,就具有了一般迁移的能力。即这样的知识才有利于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估计、推理、计算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创新教育新探》 李世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9月1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200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