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及其他大中专及职业学校都有体能测试体系,足见国家对于体育教育教学的日益重视。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内生动力。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实施科教兴体、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与对外交流、提升体育法治化水平等方面。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构路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构路径
引言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体系,不仅需要全校师生、校(院)等部门的协同努力,更需要从体育文化的内涵出发,逐渐将人文理念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以此凸显体育教学对学生全面成长及专业发展的价值,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助力。
一、体育文化概述
体育文化载体是发挥体育文化魅力的重要工具。体育博物馆、纪念馆、荣誉室作为陈列、研究、保藏体育文化实物的载体和文化教育场所,其建设和发展不仅在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面功能独特,且本身也是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体育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基地。体育书籍、期刊、报纸、音像、杂志等出版物,是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其数量能反映体育文化的繁荣程度。体育文化创作作品包括体育文学、美术、影视、摄影、戏剧等,同样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体育专业电视频道以播出体育赛事和体育报道为主,开拓具有个性特色的高质量体育节目对运动项目文化的传播起积极作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类重要表现形式。我国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分别公布了4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其中第6大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体育文化资源,充分体现了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活动也是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
二、校园体育文化体系的建设现状
(一)体育课程体系内容比较传统
体育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比较传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贯重视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过于强调体育对增强体质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每个学生体育兴趣、体育道德、体育文化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考试成绩,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爱好。
(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课堂教学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容易忽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体育素质参差不齐,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感觉“吃不饱”,而基础稍差的学生则感觉“吃不了”;注重了体育技能的训练,忽视了体育所蕴含文化育人功能;注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这些问题会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三、新时期下构建体育文化的路径
(一)树立“健康第一”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人民体质的提高,学校要始终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扎实做好各项体育工作,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把体育课程建设和维护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结合起来,通过创建学生体育文化社团、建设体育文化课程、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改善体育教育教学条件等措施,引导学校学生注重体育锻炼,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二)积极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
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港湾”,而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则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设计出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体育运动模式,也就是说在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以培养学校学生的体育兴趣的为目标,以校园体育文化节等体育活动为主线,以俱乐部、学生社团和课余体育锻炼为载体,引导学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建立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延伸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首先,根据高校所处地域及民族地区,挖掘富有地域特色及民俗特色的体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使学生在了解民族体育及地域性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加深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其次,在民族文化不明显的地区,高校应将蕴含我国悠久文化传统的体育文化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中,以此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理念、目标的认知与理解。并在体育文化的融合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内容。最后,明确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及地位,提升校级领导及师生群体对体育文化的重视。
(四)加强体育文化的外部建设
首先,完善体育教学设备设施,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将体育设备设施作为推动体育文化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次,调整体育课程及课外活动时间,使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及精力,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此外,体育教师应积极利用课外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到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运动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后,丰富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除传统竞技赛事及运动会外,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构建体育文化平台,借助软件系统,逐渐完成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报名、预约等工作。进而在数据分析及监测的过程中,构建出满足学生专业成长及精神需求的体育文化活动体系。
(五)挖掘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
譬如篮球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拼搏奋斗精神;武术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养生理念、爱国主义情怀、责任感及自信心。
(六)加强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中的承受挫折、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要求我们在人性化体育训练中做到正确面对失败挫折,在训练中不仅培养运动员为国而战的坚守信仰,分清是非、恪守底线的爱国主义精神,又要训练运动员超越信仰为人类而战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国际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体育训练精神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传播,加强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提升人性化体育训练成绩,可以组织、整合、凝练各方面的训练力量,形成人性化体育训练体系,产生合力,推动高校体育训练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正确认识与把握新时代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材路径研究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方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战略问题,以及体育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体育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梳理和总结了新时代体育文化体系建材路径发展的具体内涵,深入挖掘体育的综合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树立“健康第一”理念、积极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延伸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加强体育文化的外部建设、挖掘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等措施,构建了新时代体育发展文化体系建构路径,增强新时代体育发展水平,以期为体育强国建设定量分析工具。
参考文献
[1]林坤.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构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蒋艳.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建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盖洋.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构路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9.
[4]程智.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构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118+120.
[5]李百艳.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构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