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

王丹

辽宁省北票市第二小学

摘要:默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其他学科也应普遍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应该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终身学习的质量和进程,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的特殊任务。

关键字: 默读训练 轻声带读 兴趣盎然 海量阅读

默读,是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不妨将默读与朗读对比来看。首先,朗读是大声地读,而默读是安静地读。朗读时,有的学生容易受其它人声音的影响,而默读彼此不影响,能够自己完成读的过程。其次,朗读重在读,默读重在思。通过比较,默读的优点就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默读的好处显而易见,如何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怎样进行默读训练。

默读训练首先必须打好独立查字典和使用字典的基础,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解决生字新词问题,扫清默读过程中的障碍。其次,要全面打好朗读基础。因为默读是在朗读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默读就无从着手,就年级说,低年级朗读多些,中高年级默读逐渐增多,朗读相对减少。就文体来说,文艺作品朗读应多些,常识性文章默读要多些,就配合次序说,先朗读再默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先默读后朗读,不仅要从技能技巧上打基础,更要注意从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培养上打基础。再就是要打好思维能力的基础,默读的既要能通过语言文字抓住思想内容,又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边读边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要有全面的了解,是要重点深入,当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必须同掌握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紧密联系。

轻声带读。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形成要经过小声朗读、无声默读两个发展阶段。所以,从二年级开始默读训练时,可以由教师轻声朗读。学生不随着读,只用眼睛随着教师的朗读看课文。由于低中年级的学生默读的速度与朗读接近,所以教师轻声带读,学生跟着默读,是与学生理解课文的速度相适应的。

默读训练要有目的、有要求、有检查。由于默读时学生不读出声音,别人看不出,听不到,很大程度上是个别活动,是内心活动。因此指导默读的要布置任务和提出要求,要及时进行检查,以逐步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保证默读质量。如要求学生默读准备回答问题、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准备分析文中的重点难点;准备讨论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准备有表情的朗读;准备复述课文……有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就可防止学生漫不经心,匆匆过目、不求其解地读,有利于养成学生边默读边分析思考的习惯,增强默读的指向性,提高默读质量。但要注意:一次提出的要求不宜过多,以一两项为宜。教师在默读训练中要着重抓住“读前提示—读中辅导—读后检查”三个环节。老师还可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或者启发学生质疑等等,以进一步提高默读效果。

二、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默读的独特性在于它不出声,不像朗读那样将文字转化为语言,通过眼、口、耳﹑脑的协同合作来完成阅读,这样,注意力分散了,思维也受到干扰。心理测试表明,小学生默读时每分钟阅读300~500字,最快一分钟可达700~800字。默读可以很快地读完一篇作品,特别是知识性很强的文章。比如,我在一班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各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他们根据自主理解批、划、圈、点,默读不到10分钟便对各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如指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成为“玻璃”,自我介绍,由于节约了阅读时间,可以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展示默读成果,因而学生兴趣盎然,阅读效果十分明显。而在二班教学同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十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对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竟知之甚少,有的还刚刚读完,没来得及细细思考时间就到了。只有少数同学做了不太全面的回答。由此可见,默读的效率和效果非常明显。
    三、课堂上保证默读时间
  既然默读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掌握离不开训练,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去除那些可有可无的环节,取消大量烦琐的分析、讲解,舍得时间、多给机会让学生默读。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才能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步步深入地读。也只有这样读书,才能使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启迪,从中获得读书的乐趣,提高读书的质量。
  默读以静思,宁静以致远。我通过以上几点实践,发现学生的默读能力逐渐增强,阅读水平得到提升。我们应努力使默读成为学生高效阅读的手段,更好地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四、 训练不同的默读方式
  略读,顾名思义就是粗略地读,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地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这种默读方式一般都在初读课文或了解读物时使用。


  浏览,主要是从阅读媒介(网络、报刊等)中捕捉自己需要的,或重要的信息,搜寻主要事实,捕捉个别细节,讲究的是既快又对,以节省时间,确保阅读的高效率。
  精读,是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仔细地默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思想内容。精读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要对字、词、句、段或篇章结构进行反复地斟酌和推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五、海量阅读,养成默读习惯

曾有教育专家感慨:“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恐怕很难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这与教育对象读书‘功利化’倾向不无关系。”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问的大气、深厚是需要以广博的涉猎做基础的。

学生掌握了默读的技能,形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才有可能广博涉猎、增强底蕴、张扬个性。可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默读,其实也造就了有“精神底气”的“读书人群”。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默读的意义已经超越语文学习的范畴了!

默读是一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意境,是一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默契……可以获得一种如饮甘醇,久而弥笃的味儿;一种萦绕心头而又妙不可言的味儿。可谓于无声处听欢歌!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默读的方法与技巧后,我们可试着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进行默读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尽量少布置语文书面作业,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每月可向学生推荐大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历险游记、科普短篇等读物,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并完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分为两种:一种要求学生细细鉴赏,摘抄妙词佳句,写写读书感受;一种只要求了解大意,写出主要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精读篇目。

总之,默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其他学科也应普遍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应该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终身学习的质量和进程,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的特殊任务。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默读的训练和默读习惯的培养。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机会,一个静静思考的时空,使他们在“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的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让我们抛却形式,摈弃浮躁,让“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