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工人文化宫 山东 济宁 272000 )
拓片是记录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一门艺术和技艺,收藏家将拓片作为其文化和学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考古学者和文化研究机构及学者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拓片的概念是什么呢?拓片又是如何制作的呢?对我们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拓片的慨念
拓片是记录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拓片最多的单位,截至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藏有石刻,青铜器,甲骨等拓片约二十五万件.
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这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用宣纸和墨汁(红色颜料),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艺。
两宋时,拓片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并延续至今。宋太宗时,《淳化阁帖》的问世,更是带动了刻帖的兴盛,引发了文人收藏、记录、研究古物的风气,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其中的一个“一”便是指他收藏并引以为傲的“一千张拓片”;赵明诚、李清照也深陷这股热潮,他们“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是正讹谬,去取褒贬”,编为《金石录》;夫妇二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及“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的书斋之乐,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金石学大盛则是在清代,从乾嘉到同光年间,黄易、阮元、吴大澂等前赴后继。履荒榛,探窈壑,登危峰,伐颓垣,访碑拓碑,并出版一系列理论著作,共同迎来了传拓技艺及拓片收藏的鼎盛期。此风潮至民国时期尚有余波,胡适、郭沫若、齐白石、鲁迅先生等均热衷收藏拓片。古代金石学者和收藏家将拓片作为其文化和学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借助拓片,研读铭文,以考订经史,鉴定古物,编纂谱录。就目前济宁市曲阜徐福华老师的金石拓研究所,每一年都培训出很多的拓片学生,这对我国拓片的研究传承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济宁市竹竿巷文化市场丹青阁的韩冬梅老师(女士)对传统拓片和全形立体拓片、传统手工装裱都有很深的研究,她的拓片制作艺术精美,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中写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顾恺之有摹拓妙法)。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踪。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库、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辍。承平之时,此道甚行,艰难之后,斯事渐废,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所宜宝之。既可希其真迹,又得留为证验。”这说明远在唐代之前摹拓书画的技艺已相当不低,且有多家兼任拓写的官府机构。
古时,拓片技艺因难度较高且要求严格,在中国文化中还算是一门传统手艺。中国拓片技艺分南、北两大派系,派下又分支系。古时的石刻书法作品多以拓片形式存在于世。自宋代起,“北碑南帖”简单地概括了南北派系的主要分歧。南派着重于帖学(墨迹书法),北派则注重碑学(石刻书法)。南北二派在五胡乱华时期因政治原因隔离开来,南派通过东晋、刘宋、南齐、梁、陈前后五朝,北派以后赵、前燕、前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一脉相承,至唐宋二派形成现状。南派以苏派为代表,金春刚是苏派技法的代表大师。
中国传统拓片的主要拓印对象是石碑、甲骨、青铜器皿上的书法文字,另有少量的花纹图案。拓片制作手法不同。简单可将纸覆盖在刻有欲拓内容的硬平面上,倾斜铅笔头,轻轻涂画,使图文的凹凸不平之处复制到纸上。中国传统拓印程序要求先将石头或青铜表面图文部分刷洗干净,再浇上清水。将宣纸润湿,小型拓片可用软毛笔润湿、大型拓片可用毛巾润湿。润湿后自上而下将宣纸轻敷于拓文表面,再在湿宣纸上贴上一层干宣纸以吸取多余水分,将四角四边固定,用毛刷敲捶宣纸,使湿宣纸紧贴所拓平面,随后除去干宣纸。待湿宣纸稍干后再用扑子蘸取适量的墨汁,轻轻扑打湿宣纸以复制刻画的图文。等宣纸、墨汁在碑器上晒干或风干,移去四角固定,最后将宣纸取下。
拓片是从原物直接印下来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是一种真实科学记录的好办法。除了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广泛使用这种办法记录。真正的拓片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
二、拓印的基本方法
拓印的基本方法是:先把石碑表面清洗干净,用毛巾沾有调试好带有胶水的混合水凃湿整个石碑表面,用大小合适(要大于石碑,便于请名人墨客题跋)的宣纸盖上,把纸轻轻地平放整齐,然后给整个纸张喷水喷湿均匀,用鬃刷轻轻地刷平整,使宣纸都粘附在石碑上,用薄棉布盖住石碑,在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石碑表面,把整个石碑表面都要均匀的敲打,感觉字体非常清晰了,看着它的花纹或者文字而起伏凹凸。等石碑表面的宣纸稍干后,用拓片包蘸适量的墨,敷匀在拓片包面上,轻轻扑打,拓墨也需要拓数遍。就会形成了黑白分明的拓片。等宣纸晾干了轻轻地小心的揭下来放在干净的地方在晾干,折叠保存好即可。
如果一张宣纸不够需要加接纸张,对接口要对压整齐,第一张宣纸下面抹上一点胶水,第二张宣纸对压住第一张宣纸上。
三、拓片艺术存在的作用和意义
1、拓片工艺经历一千多年的演变本身就有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一门艺术,如同书法、绘画一样,用墨的次数、力度配合着纸张的材质、薄厚的不同组合都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这门艺术自然有存在的必要,也有生存的土壤,传承这门手艺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的技艺并发展当代的艺术。
2、从实用角度来看,拓片具有很多优点,能够很好地记录图像,相对于直接拍照获得的照片而言,拓片皆为正射影像,贴近被拓目标,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其线条,而拍照则可能因为拍摄者的角度影响其真实尺寸(一点点),而且线条表现上不直观(后期处理可以解决),如墓志拓片便于阅读,因为对比明显,而照片则比较难;相对于3D扫描,更加简单便捷而实用可靠,3D毕竟不普遍,而且也不利于平面媒介的展示;
3、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果原始的石碑损坏或者是石碑丢失了,拓片可以保留石碑原来的历史资料记载。古代金石学者和收藏家将拓片作为其文化和学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借助拓片,研读铭文,以考订经史,鉴定古物,编纂谱录。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
把具有文献价值的石碑保护和拓片保存好已经是时不我待。例如:唐朝大诗人李白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叫《任城县厅壁记》里面这样记载,风姓之后,国为任城,盖秦之古县也。在《禹贡》则南徐之分,当周成乃东鲁之邦,自伯禽至于倾公,三十四代。遭楚荡灭,因属楚焉。炎汉之后,更为郡县。隋开皇三年,废高平郡,移任城于旧居。邑虽屡迁,井则不改。鲁境七百里,郡有十一县(《英华》云十三县),任城当其要冲,东盘琅琊,西控钜野,北走厥国,南驰互乡。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也。。。。。这个石碑现在就镶嵌在济宁市太白楼的墙上,因为时间久远了,这个石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石碑上有一条裂纹,很多字体已经不很清晰了,需要马上多拓几张拓片用来保存好,能够记录现在石碑真实的样子,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这就是保护石碑和拓片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刘昌国(男)本科学历
担任:中华伏羲文化网站站长
济宁伏羲文化学会副秘书长
济宁伏羲文化学会蚩尤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
济宁市工人文化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