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溪市庵东实验学校 浙江 宁波 315327) [摘要 ]:学生长期处在课业负担重的外部环境,考试心理压力大的内部环境。特别是数学学习,如今中学数学,课堂容量大,难度大,特别是复习课和习题课,学生上数学课容易出现疲劳,厌倦,听课效率低等问题,或会因感觉不新鲜太难或太简单而出现心理饱和。长期导致数学成绩不好或下降,甚至对数学失去兴趣。本文针对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某些心理饱和,从教育学、心理学及实用性方面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心理饱和 情感 注意 刺激 兴趣
“饱和”一词是化学术语,将物质加入水中,当它不再溶解时,叫做“饱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能力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心理饱和多为负面效应,比如,老师布置100道数学题,学生开始做作业时,动作快,做得也正确,但做到后来,速度慢了,还常出差错,同时出现了厌倦情绪。
一、拉近数学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教师,感觉最难的不是怎么教学,而是怎么让学生关注我们的教学,也就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讲述新内容又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实数这一章,无理数的学习。可设置这样的问题:面积是1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那么面积是2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又如,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推导出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样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会让其产生需要和期待的心理。
再如,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为了不使学生感到乏味,可编造一些有趣的故事背景,甚至可采用本班同学的名字来编题,也无伤大雅。比如一道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原题是:甲、乙两人从一条公路的某处出发,同向而行。已知甲每时行a千米,乙每时行b千米, a>b。如果乙提前1小时出发,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改为:方方和欣欣(本班两学生)从一条公路的某处出发,同向而行。已知方方每时行a千米,欣欣每时行b千米, a>b。如果欣欣提前1小时出发,那么方方追上欣欣需要多少时间?事实证明,这样人物甲、乙具体到身边同学之后,学生兴趣被激发,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实践证明数学中一些人物,事物改换成身边的人和物,学生会更感兴趣,听讲更专注。
二、增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的刺激。心理学实验证明: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都会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加以注意。但更有刺激作用的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
例如;数学定理、性质等文字内容的呈现时,关键词语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或改变字体的大小,书写方式,作特别标记等手段使其区别于其他文字,从而“吸引”学生已经麻木的眼球,达到“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效果。类似地,教师用言语叙述一个内容时,也可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在认为重要的内容上加重语音或改变语调、语速,或添加肢体语言,使用丰富的表情,以突出要表现的重要内容。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加上下划线,这样减轻记忆的负担,又突出了重点。
再如,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因课堂容量大,内容停留时间少,学生很容易因太快不能记住、不理解,而放弃,从而进入“心理饱和”。因此,教师,更有必要采用增强刺激物相对强度的方法来减轻这一现象。比如适当的增加声音,穿插图片,改变文字出现方式等。
再如,教师认为重要的例题,可以让学生人手一张,课前作预习,课后整理,而不是一律讲解。让学生明白它的与众不同,而加以特别关注。
有一个哲人说过:鲜花再美,对于狮子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把教学当中的知识点比做“鲜花”,学生比做“狮子”,大多时候,知识本身的美不能被学生认同,这是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因而在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或是落实时,更多时候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在这里说的刺激就是体会他们的“好恶”。相信,一个对教育有激情的老师能做到举一反三。
三“察言观色”调节学生的情绪,“笼络”学生的心。作为一个好的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堂上对学生“察言观色”,适时的采取手段调节他们的情绪。
比如,表扬,但表扬也不能千篇一律的“很好”,“不错”,“了不起”,或是形式的鼓掌。例如可以采用让对的同学微笑,或是咳嗽,或是垛脚等一些可爱的动作来代替。而不仅仅是单调的举手,这样可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使学生饱和的心理再泛起阵阵涟漪……并可使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好,他(她)的课有趣,从而喜欢你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你上的课。即人们通常讲的老师的各人魅力吸引学生
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女生有感到学习数学难,上数学课累的感受,因而,上课前,老师和同学的相互问候可否由常规的“同学们好”,“老师好”,改为“同学们辛苦了”,“老师辛苦了”或是“我们一起努力”等。使课堂学具有人性化,人文关怀,使学生有受关心,受理解的情绪体验,从而拉进学生和老师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受老师的体贴,在课堂上减少因厌学而产生的心理饱和。达到事半功倍的预想效果。
《斯宾塞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惟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许多被认为没有天赋、天生比其他孩子差的孩子,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得当。” 而学生数学学习中心理饱和很多时候是由于不快乐的情绪引起的。
四、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换“口味”。很多老师一贯采用:先教师讲解后学生练习的教学形式,学生感觉没新意。为充分调动学生听讲注意力,适当的时候可以灵活地改变形式。
比如让学生当老师上课。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听得最专注。当然,上课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在其上课期间老师也必须在场。再者,这种方法也只对部分教学内容适用。比如,习题课就可以。通过这种新鲜的数学课,不仅提高了上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他(她)理解教师职业。应证了“书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并可以在学生中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也深程度地吊起了其他学生的听课热情,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起到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能较为轻松的学习。想要他们心理饱和都难。再如,有些教学内容,比如事件的可能性的教学,可以采用洋思教学方法……
以上是本人认为在数学课堂上消除学生心理饱和现象的四种方法,似乎有“讨好学生之嫌”。曾有人问教育之根本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为了培养更多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热情和有激情,更有爱的教育工作者,受这一点点“罪”又何妨呢?老师们都说学数学好比学骑自行车、学游泳,只有多加练习,才能达到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自如。其实老师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心里装着这些方法,并不断地去实施,去创新,才能真正地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心理饱和,消除在无形中,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Herbert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 www.szeblog.cn/user1/5768/archives/2006/18837.ht
(3)(德)本纳 彭正梅 《普通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爱的教育》 (意大利)亚米契斯耗 延边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