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情”高悬于教育天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让“爱情”高悬于教育天空

李灵花

瑞安市仙降中学 浙江 温州 325207

摘要: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永恒的主题。初中生正处于爱情萌动期,渴望与异性交往,他们迷惘又困惑,盲目又冲动。而爱情教育是初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与选择,从而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爱情教育;校园;初中生

爱情是什么?费尔巴哈曾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科恩语也说过:“爱情是按照和谐规律把自然的冲动和意识的金钱、把机体的生理规律和精神准则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可见,爱情不是简单的男女之情,而是一种与人的精神以及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的复杂情感。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担任起自己的职能,在初中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应给予应有的爱情教育,应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却恰恰相反。

一、爱情教育的遗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可是很多时候教育在无形中已被狭隘化,被简单地误认为教育就是“智育”。因此我们的很多初中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就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得像“读书机器”在不停地超负荷运转着。而作为家长、老师的我们在为孩子们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时,却忘了关注他们在成绩、分数包裹下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尤其忽略青春年少时的他们对那份朦胧“爱情”的敏感好奇和憧憬渴望。

也许平时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对此有所察觉,但似乎也无法接受孩子心灵成熟的事实,不管是在家里还是校园里,只要谈情便色变。爱情好像就成了校园中的洪水猛兽,“早恋”更成了教师、家长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在这方面教师与家长结成了前所未有的统一战线,严防死守、围追堵截双管齐下,生怕有漏网之鱼。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忘了这种善意的围追堵截却违背了青少年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规律,也是不符合现实、不明智的。很多时候由于缺少正面的积极及时的引导,不仅使孩子们失去了对爱情的正确向往,而且导致了道德教育的残缺,甚至误导学生形成了极端错误的爱情观念。这种状况可以说无论对他们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作为一名教师,结合个人平时教学实际,就有关爱情教育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几点尝试。

二、爱情教育的迫切性。

在教育改革日益发展,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应该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它应以塑造现代人完善的人性,应鼓励现代人去追求幸福的生活为目标,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对最美好最圣洁的爱情的追求。爱情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情感体验,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情感,我们没有理由制止她的发生,也不可能制止,因为爱情对于现在的学生是不可能是封闭的,因为现代的社会和他们的人生对于他们也不可能是封闭的。

当然,我们提倡爱情教育并不是鼓动学生如何去谈情说爱,而是要他们用理解、尊重的态度去看待爱情,而不是将它视之为见不得人的怪物。我们要将他们对青春的冲动、对爱情的萌动,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提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爱情教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在符号的层面,解决爱情的字眼,更要从人类理性的高度,让学生主动领会聪明、美好、富有自尊的爱。”

三、爱情教育悄悄绽放。

作为教师,我充分认识到教育的职责不仅在学业上把学生培养成才,还应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让爱情在校园里散发她应有的光彩,奏响原属于她的动人旋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人文性。因此,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爱情教育”承载课堂。

在九年级的课本中,有几篇涉及到爱情的文章,比如《傅雷家书》两则、《诗经》两首等,从以上的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是为了更贴近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了解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情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再避讳“爱情”这两字,不再为课堂中出现有关爱情的内容而遮遮掩掩。在教授《致女儿的信》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朗读,共同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让他们在讨论中明白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她也许没有《流星花园》、《泰坦尼克号》《情深深雨蒙蒙》等言情剧中的爱情来得浪漫、唯美、轰轰烈烈,但这平凡的爱情却包含着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并且在课堂中我还适当地引入一些爱情名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不风流,爱情是两性之间最严肃的一件事”“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供学生思索。渐渐地我发现,当我把学生敏感而好奇的爱情,光明正大地摆在课堂上时,尽管刚开始一些同学还不适应,但他们很快的便融入了课堂。不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反而是以主角的姿态接受爱情的诠释。

(二)“爱情教育”延伸课堂。

爱情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在对待爱情问题的教育上,我深刻认识到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要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展开。比如:影视、音乐、课外读物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爱情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平台。课余时间,我鼓励学生适当听听流行歌曲,适当缓解学习压力,一些好的歌词甚至可以把他们记在心里,为我们所用。我还鼓励学生去逛图书馆,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让他们领略到《江城子》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与圣洁,《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唯美与酸楚,感悟到《简爱》中到简爱得热烈而执著,体会到《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爱得真挚与无私……我还不时地给他们讲讲名人的爱情故事,让他们观看经典的影片。比如《音乐之声》等,让学生在略带厚重的文字中以及悠远的旋律中进一步体悟人类神圣的爱情。

(三)分享爱情隐私——心与心相近。

初中生大多正值花季,很多时候他们情不自禁地对异性产生朦胧却又不可言说的感觉。我们班曾经有两位男女学生,他们经常一起上学、放学,听说有时甚至牵手,在同学们的眼里他们已经是“早恋”了,这在班级里的负面影响较大。这意味我平时的爱情教育都白费,但我能就这样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兴师问罪吗?答案是显然不能!该如何是好?

我突然想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学生似乎对老师的“私生活”特别感兴趣,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与学生的谈话中。当我不经意地提起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得格外关注。于是我想把这运用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上,说不定会取得异想不到的效果。

后来,在一次班会课上,谈及情感问题时,我很自然地跟学生讲起自己在初中时的“初恋”故事。我告诉学生其实所谓的初恋只不过因为被彼此的特长所吸引,我们一起分享忧愁,分享快乐,根本不像老师和同学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初三那年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之间并不是早恋,也没有因为与异性交往而耽误了学习。相反,我们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

分享完我的初恋故事,学生对班里的那两位同学的成见似乎也减少了,对我反而更加亲近和信任。事后,我还经常在学生的日记里看到他们坦率地表述了他们在情感上的困惑与质疑。每次我总是用心写下我的点评和建议,学生很喜欢师生间这种轻松、平等的情感沟通方式。无形中学生的心扉敞开了,他们对爱情的认识也深刻了,我们师生间的心更靠近了。

温馨小结:

爱情如阳光如春风,我们的人生因它而变得温暖而色彩斑斓。而爱情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顺应人性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但爱情教育应该是充满真情实感的教育,不该是板着面孔,腔调生硬地在说教。让爱情在我们的校园里绽放光彩,让爱情永远回响在学生心灵深处,让爱情成为一颗明亮的星星以最美好的姿态高悬于我们的教育天空,让我们的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她在闪耀着爱的光辉!

参考文献:

1.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心理》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3月。

2.徐应隆著《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3.汪祥琼《语文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贵州教育2006年10月。

4.邹星《爱情需要教出口——谈初三语文教学中的爱情观教育》语文教育网2005年11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