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态改善的慢行交通系统改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8
/ 2

注重生态改善的慢行交通系统改善策略

冯国栋

天津市天通永和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 300350


摘要:慢行交通系统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了城市交通体系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正处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绿色生态屏障区的划定及建设也对区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问题成因进行剖析,在以人为本、统筹规划、便捷畅通、舒适宜人基本原则下,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及优化建议,以期在绿色生态屏障及城市建设过程中提供参考借鉴,让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全民。

关键词:慢行交通,绿色生态,规划,发展

1 引言

为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落实习总书记对天津发展“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快打造美丽天津。”2017年,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做出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森林屏障的战略决策。2018年5月,天津划定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区,将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要求及规划管控相关工作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进行规定。

2 海河沿岸发展概况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中间地带,同时又是绿色生态屏障发展主轴,沿线分布有多个区级和市级重点项目。交通便利,沿海沽道敷设有市域轨道M1线,可直达中心城区、铁路站、重点商圈等多个重要节点。生态资源丰富,滨水空间较大,且辛庄造林区域、生态屏障起步区已相继建成四个景观公园,蓝绿地图已基本形成。功能布局完善,拥有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海河中游高端商务区、葛沽民俗特色小镇等多个发展片区。

2.1 道路形式单一,慢行体系未形成

区域道路主要分为城市道路、片区对外联系道路以及片区内部通行道路三个层次。各层级道路中慢行交通网络结构不明确,步行及自行车道连续性及覆盖性较低,层级间慢行交通衔接转换不便,慢行交通体系尚未形成。

2.2 慢行舒适度较低,道路条件有待提升

大部分慢行道路正在建设中,已建成的道路铺装以沥青和方砖为主,透水性较好,但骑行时颠簸较大;未建成的道路多以碎石铺装,步行和骑行较为困难,舒适度较低。大部分道路步行环境较差,缺少行道树遮荫。在白万路、机场大道等道路上跨天津大道的桥梁处,人行道与跨线桥上机动车道水平并行设置,桥面通道与地面通道衔接处采用台阶和坡道形式,自行车上桥坡度大,爬行距离较长,行走吃力。

2.3 慢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慢行通道周边缺少人性化设计的服务性设施,例如垃圾箱、休息座椅、导引图、指路标识等城市家具的设置,照明、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慢行道路中存在隔离、台阶等障碍物。盲道缺失,未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使用的需要。慢行换乘设施缺失,自行车存放点不足或设置不合理,自行车随意停放;共享自行车租赁系统不完善,服务范围未有效覆盖。同时,由于换乘设施的不完善,也造成了慢行与其它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不畅。

3 成因分析

3.1 慢行交通载体不足

行交通的建立是基于区域城市交通体系为载体建立起来的,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慢行交通的载体少,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交通网络,无法有效的为城市交通提供疏解和减压作用。同时,公共交通的可达性较低,公交车辆较少,部分地铁线路未投入使用,对发展和引导“自行车+公共交通”和“步行+公交”的绿色交通模式形成制约。

3.2 系统开发缺乏整体控制

首先,在总体规划层面,没有很好的考虑适宜慢行的街坊尺度,道路间距过大、道路过宽等,都降低了慢行交通的出行意愿。其次,在专项规划层面,慢行交通自身缺少完整的规划,以及缺少与地铁、公交、停车设施等其他交通专项的合理衔接,无法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最后,在用地开发层面,区域的开发往往只考虑所属地块内的功能形式及需求,忽略了周边的城市交通脉络和相邻区域的开发情况,缺少便捷连贯的慢行交通系统与各个空间的相连。

3.3 相关规范和标准缺失

目前,国家加大了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力度,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标准,但仍旧不够完善,大多数城市都没有适合自身交通特征的地方标准和规范,存在着缺乏相关规范标准指导和约束的问题,往往会造成标准制定不系统、不统一的问题,也满足不了大城市慢行交通快速发展的要求。

4 优化改善建议

4.1 提高慢行交通意识

加大低碳理念的政策宣传和引导,倡导居民公民公交和慢行出行,逐步转变人们的出行观念,全民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交通系统和城市环境。

4.2 优化慢行交通体系

注重与总体规划、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等进行有效衔接,着眼于区域多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加强与自然景观、公共空间和道路系统等各系统密切配合。结合建筑及周边环境景观、功能和自身特点,对连接建筑空间的慢行通廊进行规划预留与控制。

4.3 完善慢行交通衔接

建立常规公交、轨道等公共交通慢行接驳通道系统,改善公共交通慢行接驳环境,大力推行接驳通道的慢行优先,努力延伸公共交通服务范围,实现“公交+慢行”一体化交通出行模式,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破解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

4.4 加强慢行交通管理

注重慢行交通系统的交通管理,为慢行交通者提供安全的交通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明确政策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公交优先和慢行友好发展政策,加大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以及停车等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尽力保障非机动车道的路权。

5 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有效应对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多策并举,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理念,要求不断提升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提出城市规划建设要加强慢行系统建设,积极倡导绿色出行。

参考文献

[1]余伟.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J].城市交通,2009.

[2]陈云.生态文明视野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的思考[J].城市学刊,2019.

[3]段婷.天津市近郊区地铁站域慢性环境满意度[J].天津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