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内容摘要】如若行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那么语言学习讲究的则是听、说、读、写。多年来,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在“听、写”方面的成绩诚然不差,然而其“说、读”的水平却是参差不齐、令人扼腕。本文从根源发现、分析问题,并从各个角度提出可行办法以解决问题,旨在高效改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问题;内化与输出;新型教学模式
引言
从蹒跚学步到步履稳健,从牙牙学语到侃侃而谈,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阅历及能力理应得到全方位平衡的发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英语学习为例,近年来,“哑巴英语”、“中国式英语”等现象层出不穷,体现出我国学生在陌生口语和不同思维方式、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相对薄弱,与此同时,不断加速的国际化进程正逼着我们“迎难而上”:不论是作为学生面对的考试压力,还是作为从业者面对的行业压力,都让我们清晰地意识到提升英语口语的必要性。在这之中,“大学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们需要给自己过去经历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交出一份答卷,同时,他们需要为踏入社会而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大学生群体苦于英语口语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探寻问题源头
主观
学生主观意志上的消极情绪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上,则是:口语开口难。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口语非好即差,究竟是为何才导致了这极端的结果?是学生主观意志上的消极情绪:轻视、畏惧、焦虑……究其根源,还是“面子值千金”。
“面子”是人们自我意识的基础,是一个人为自己建立的一个积极的公众形象,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现象。“面子”这一概念首先是由中国的人类学家胡先缙(1994)介绍到西方国家的,之后美国社会学家Erving Goffman(1967)在此概念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角度较详细地讨论了人际关系,认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面子”具有不同地文化特征。“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社会价值,它是个人的自我体现,也是人类的行为准则之一。它渗透于人际交往之中,人们的行为都要受到面子的约束。(Goffman, 1972:3-5;吴雁[1],2009)不论是维护他人的面子,还是保全自己的面子,面子文化都极大地影响了古往今来的无数人。由于传统的谦虚文化传承和学习模式熏陶,中国人普遍的特点是自谦、礼让和爱面子,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爱甚至不敢开口说英语,这些都为英语口语学习带来很大不便。(王林海 赵觅 杨雯雯[2],2018)
然而,不敢开口说就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也因此,无法解决问题,造成恶性循环。教师应通过增加学生上台自主表演机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锻炼,助其克服对口语的厌学、恐惧或焦虑等消极情绪。
1.2 缺少可持续性动力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却也难以抵抗互联网带来的诱惑。现今的学生群体大多缺乏自律性和积极主动性,需要他人时刻的监督才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是“内源性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只有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并有意愿解决它,我们才得以介入帮助。获取成就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当学生和母语者交流时被理解、认可,他从中获取的成就感足以产生可持续动力。外籍教师的介入会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客观
应试教育体系的弊端
重理论(以英语学习为例,即为笔试及听力),轻实践(以英语学习为例,即为口试)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桎梏,导致学生能力发展失衡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问题虽难以避免,但尚可改进。
师资力量的匮乏
各省市教育资源因各地发展阶段、程度不同而分配不均,对某一学科专而精的教师少,建议各高校多多培养、引进,为学生群体提高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也能为肯付出肯努力的教师群体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
缺少特定的练习场所和学习氛围
一个适合且固定的练习场所无疑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沉浸在更好的学习氛围中也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提高口语水平,提升自信,敢于开口、乐于开口,享受整个训练过程并将其转化成一种习惯。
校方和家长的轻视
书面成绩是可视的,口语能力却不是。对于口语能力的评定,校方和家长往往会轻视甚至忽略,这种潜移默化的想法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于是学生自己也默认口语能力是次于书面能力的。由此,校方和家长应转变思维模式,开阔眼界,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重视结果的同时也应注重过程。
文化背景和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性
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化背景迥然不同,因此中国学生难以代入语境、难以体会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中国学生深入学习欧美文化,体会他国文化,不要求全部认同,但需理解并尊重。与此同时,我们应意识到英语教会我们的是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以跨时空地欣赏文化之美,而不是被所学的语言“奴役”,受困于巨大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在自我怀疑中挣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立足于根,而后去别处汲取营养,壮大自己。我们首先应有文化自信,再谈文化融合等等。
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沿用中文表达方式,造成思维混乱,逻辑错误,词不达意,虽然讲起话来流利顺畅,却使对方一头雾水,茫然而不知所云,最终导致交流不畅。因此,学生不仅要注意对英语语言体系的学习、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文化差异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岳晨 李殊毅[3],2012)
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固然能大幅提升一个人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的理解,但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来直接体会的,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项目、引进更多优秀的外籍教师进行跨国交流与教学,构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二、由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导明解决办法
1. 师生关系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输出、教师反馈、学生内化后再输出的过程。根据Krashen语言输入理论,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根本条件。Swain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出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学生的第一次输出的大前提是可理解性输入,这是教师的职能范围,由此可见,师生在课堂之中的相互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于此同时,对学生而言,事先采集查阅相关英语资料的输入过程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目的的学习和积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的输入可以是对新有的信息进行准确精良的采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记忆、加工和吸收,并且在内在的转化过程中得到提高。(Krashaen, 1985;郭静[4],2012)学生内化后再输出的结果即为可理解性输出,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后,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对新知识和新技能进行“同化”和“顺应”,真正的化为己用,这才是可理解性输出。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这两者应当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应达到一种“收支平衡”。
将传统课堂逐渐转变为多维式课堂,首先需跳出传统思维,转换主次角色,让原本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以创新的促进者、管理者及引导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中,联系实际、积极创新,逐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改呆板、枯燥的传统课堂为发现式、探索式的多维式课堂。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应挑选难度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话题或材料,设计出可实施性强且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散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生物还原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Abraham·H·Maslow)和罗杰斯(Carl·R·Rogers)。人本主义心理学从学习者的自我实现角度研究学习问题,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者潜能的发挥,强调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朱雅丽 宋荣君 孙晔[5],2011)“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联结的总和,主要是学习者对外界情境或刺激的解释或看法的形成。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成为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张文学[6],2010)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正因如此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较为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习进度?将口语考核考试制度化,形成阶段性测评,一供教师适当调整进度,二供师生共同查看阶段性成果。最后,教师根据学习数量、进步情况、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活动参与等,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出最终成绩,以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
口语学习看重结果,也看重过程。就教师而言,把注意力放在交流和意义的传递上,而不要过分注重错误或其他学生对其表现做出的评价,在课堂上应当尽量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交流时的安全感,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Gallway, 1974;顾晓乐 黄芙蓉 王松[7],2004);就学生而言,口语学习的重点始终应放在流畅性、正确性上,口音问题等都应排在下位,敢于开口说,才有机会发现问题,而后才能解决问题。
生生关系
从古至今,我国学子在课堂中都处于“被控制”的被动地位,且重视个人的学术能力培养,轻视甚至忽视团队合作精神。今天,我们改进并创新,形成“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丰富课内”(路景菊[8],2007:34)等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突破时空限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语言的有效性的最优解即是学会与人交流,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的转变
3.1 支架式教学法
支架式教学法,即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scaffold)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生动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即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构建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李友良
[9],2010)
3.2 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理论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技术和手段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的一种策略。(Singh&Reed, 2001; Garrison&Kanuka, 2004;章艳乐[10],2013)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这种取长补短的集优达到了极致,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建构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教学生态模式,建构多样化教学方法、多形态教学资源以及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推动英语口语教学向个性化、科技化、数据化方向发展,顺应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朱倩[11],2018)
三、时代的特殊性影响教学的特殊性
人工智能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在今天“互联网+”的背景下,智能翻译器、听译软件和电子词典等越来越多的智能软件不断涌现,让语言专业的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压力倍增。
互联网的确是把巨大的双刃剑。多亏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学生才得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来学习、共享海量优秀的资源,其灵活、片段化的特点也让年轻一代更具学习热情。学会合理运用道具,由此提高效率,我们应积极促进英语口语教学向个性化、科技化、数据化方向发展。然而,外语的本质是交际工具,而交际功能是语言在社会中运用的最根本功能,同时,交际能力又是外语学习的最根本的目的。因此,人工智能再“智”也无法成为智人,交际性始终只能体现在人与人之间。
夯实基础,灵活运用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下牢固的根基,才能保证摩天大楼的稳固。
学习外语首先就应学好音标,了解单词的发音规则规律。以英语为例:在英语中,语音和语法、构词法、拼法都有关系,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对语音的掌握也有助于对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有助于阅读速度的提高。
学会模仿,也是高效学习外语的一大技巧。从语音语调到说话方式,从思维模式到肢体语言,其中都包含着极强的可学实用性。外语不似汉语,不是每个单词或句子读来都是抑扬顿挫的,使用适度的音量、音高、语速和清晰的发音才是传达性和可理解性最高的表达方式。非语言技巧和语言技巧同等重要。善用手势和体态,适当的肢体语言会使你的发言更加生动形象,可以高效率地缩短你和听者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听者理解和接受你方观点。
在交际场合中,懂得灵活机变的人才是真正的学会了一门语言。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完全理解他人想法或意图的同时,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完整表达并成功传达,这才是外语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和价值所在。
结语
提升大学生群体英语口语水平刻不容缓。不论是为了硬性的口语考试要求,还是为了自身提高的需求,我们应积极实施并推广一切可行且被证实卓有成效的教学办法,由此提高一代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竞争力,推动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时势造英雄。”当今时代发展之快可谓是日新月异,在此时代背景之下,新的一代必须担负起肩上的责任,不能因目光短浅、不求上进而被时代抛弃,新的一代,要做就要做改变时代的先驱者!
参考文献:
[1]吴雁,面子文化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H],江西教育学院外语系,2009
[2]王林海 赵觅 杨雯雯,CDIO理念下的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H],燕山大学,2018
[3]岳晨 李殊毅,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析,中国医科大学,2012
[4]郭静,实用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初探[H],湖南城市学院大学英语部,2012
[5]朱雅丽 宋荣君 孙晔,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东北林业大学[G],2011
[6]张文学,中国酒及酒文化概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7]顾晓乐 黄芙蓉 王松,合作学习与情景剧表演——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讨论,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
[8]路景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34
[9]李友良,“支架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零课时”中的应用研究[H],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
[10]章艳乐,基于BL和CL理论的大学英语一体化学习模式实验研究[J],山东外国语教学,2015(6):15
[11]朱倩,“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生态模式建构[H],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