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宋素清

辽宁省大石桥市汤池镇第一中学 辽宁 大石桥 115104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已然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方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篇论文中,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多创设一些与现实联系的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求异质疑,进行猜想、类比等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探索发现中掌握理解知识。

关键词: 教学氛围;夯实基础;学习兴趣;质疑求异;猜想联想;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那该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比较好。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活动,不应当死板的遵从教材规范,不能单单依靠教师的指导与布置带着学生沿着固定的路子去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与培养是建立在活跃学生的思想形式之上的,在抑制条件下是很难使学生的思想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要善于给学生营造展示自己思想成果的情景,让学生树立起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外部环境。

二、抓好概念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也是数学基础知识体系中的的核心,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运用概念划分或分类的方法,根据概念的不同性质把数学概念整理为逻辑体系。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必须是一个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经历数学家的思维探索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直接将结论和概念等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去引导学生去发现,使认知过程变成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从而探索出知识的过程,给学生留下发挥自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数学课本中的许多内容都省略了其中的思考、发现、探索过程,这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隐含的、有思想价值、智力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的思路探索过程暴露出来,重现出来,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趣味学。兴趣是人类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一样,有兴趣和没兴趣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兴趣的人能为学习数学而废寝忘食,甚至奋斗终身。华罗庚、苏步青等都有是杰出的代表,没有兴趣的人则会认为学习数学枯燥繁琐,甚至采取放弃的态度。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可塑性强,只有设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也才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环境去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富有现实意义和具体应用的生活实例去感染学生、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新课时的教学引入中创设了如下的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4,然后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1. 有一个破碎的圆镜,现在想要重新配个

组合 30 样大小的圆镜,我们需要把哪些东西带过去呢?

2)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

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

学生甲:可以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

学生乙:可以用其他东西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完整的圆。

3)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圆,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这样结合图形的直观数学情境能方便学生去探索,可以使他们集中精力,动脑思考,积极的尝试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产生创作的灵感。

四、质疑求异,发展能力。

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创新,没有对墨守成规的老思想的质疑,就无所谓创新。看你学的怎么样,不单单是是看你知道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质疑孕育着创造。提出一个问题要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来得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等特点为依据,培养学生正确的问题观念,要学会提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合理的问题、引导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分别取一个四边形ABCD 的四条边各边中点EFGH,把四边形ABCD按以下顺序不断变化: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在四边形的变化过程中,相应的中点组成的四边形EFGH会如何变化?经过学生大胆探索提出疑问,经过讨论得出了结论,从而可以给出多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倡导“二想”培养创新意识。

5.1 提倡联想,树立创新理念

善于联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前奏曲,是创造思维的“设计师”。可以说人类如果没有联想,就没有科学发展的今天。瓦特依靠联想从壶盖跳动得到启示从而发现了蒸汽机。这些都印证了一个真理:发明需要联想做铺垫。

数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引导与教会学生联想,有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有利于对知识深度、广度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联想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所必须的。

5.2 倡导猜想,培养创新精神

没有经过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整个数学发展的过程中,就像牛顿说的那样,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来源于猜想(如费乐马猜想、歌德巴赫猜想、欧拉猜想等),然后再不断采用方法尝试证明的。猜想发现是数学研究的典型方法。因此,数学教学应提倡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我们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可以是:某些数学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一些简单的启发性线索去猜想发现;在解题时,教师不能大包大揽,光顾自己讲解,应留有余地让学生先自主的思考,猜一猜问题的规律和解题方法。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猜想呢?我的基本做法有以下三种:一种是先尝试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来进行归纳猜想;另一种是分析已经有的数据进行归纳猜想;第三种是根据已知的只是概念进行推广,猜想概念。如在讲n边形内角和时,首先引导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角度上,让学生置身于猜想发现的情境之中,先带着学生研究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的内角和,观察其规律,再猜想n边形可能的内角和并加以证明.

总结

在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竞争愈加激烈的世纪,单单提高人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要以不变应万变,要通过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来应对挑战,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还在教师,因此,应当要求教育工作者都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来抓,通过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辛苦耕耘,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费洪香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新课程(中学版)》2011

[2] 王淑云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华章》2012

[3] 孙晓毅 《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

[4] 韩占平 《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创新的舞台》[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