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社科部,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必须坚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思政课不仅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必须坚持统一性,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等方面也应该在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统一。同时,思政课又必需鼓励教师因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不同的时间,选用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政课 八个统一 统一性 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书育人的核心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出“八个统一”要求,为做好高校的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是提升思政课科研和教学水平的重大原则。下面就思政课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哪些要统一,如何统一?
首先,高校思政课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时数、教学管理等方面必须统一。这不仅在一个学校内部统一,而且在一个市、一个省乃至全国都要统一。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的统一,基本没有问题;但教学时数的统一就有问题了,有的多有的少,给人随意设定的印象。另外,有部分教育管理者,表面上重视思政课,但骨子里漠视思政课,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政课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地位。思政课经常遭临时调整、调换、挤占等,好像思政课是其它课程的陪衬,好像可有可无;在排课时,把思政课都排在每天的最后两节,把学生精神状态最好的时段排给其他课程,好像思政课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能学好。因此,必须统一规定思政课的学时数,规定不得随便调换、挤占思政课。一句话,不得歧视思政课。
其次,思政课专项经费的数额和使用的统一。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按照本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加大支持力度。”类似这样的规定以往也有,但执行起来却有不少走样的。有的经费不到位,有的对经费使用设置了重重复杂的门槛,让人望而生畏。有的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社科部思政课教师,利用暑假外出参加社会调查实践,学校学生处、教务处等无关人员也混在其中;有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外出实践,其它院系的党支部书记也随队参加,其费用在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经费中列支。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规定需要提交实践报告,而随队参加的支部书记和各处室人员则无此要求。对此,建议对这笔专项经费直接拨给各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社科部,由它统一安排使用,其它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不得随意设置使用门槛,更不能挤占或变相挤占这一专项经费。
再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统一。有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对教学评价表面上是绝对的“高度统一”,即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工程技术学科,全校所有课程统一用一个评价体系,把思政课和理工科的工程技术课同样对待。而该评价指标却是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而设置,丝毫不顾思政课的具体特点,如每一节课都要求设置诸如“能力提升”、“项目完成”、“课堂作业”等考核指标,这些貌似高度统一的考核指标,和思政课的课程特点、教学特点相距甚远,用这些脱离思政课教学规律“统一指标”去衡量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让思政课老师大为困惑,穷于应付。为此,建议应该建立一套全国统一的思政课评价体系。对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分别设置一套相应的、符合思政课内容特点,反映思政课教学特点的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指标。条件成熟的,可以按思政课的不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分别制定统一的诸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评价指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评价指标》、《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评价指标》等。只有有一套科学的思政课评价体系,思政课教师才有可能上好思政课,乐教思政课,才有使命感和光荣感,而不是仅仅是谋生的一份职业。
最后,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的统一性。当前,不少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都把教师晋升职称的权限,下放到各个院校,各个院校也出台了各自的教师晋升职称的若干规定,其中利弊不敢妄论。然而,有的院校不分学科性质和特点,不顾现实和可能,以专业课学科为中心设置了一套教师晋升职称的办法,这套办法适用于全校所有所有学科、专业的全部老师。按照这套办法,思政课老师要晋升职称几乎不可能,譬如“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担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为企业解决的问题或带来的经济收益XX万元”。这套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规定,让思政课教师望而生畏,不少人从此打消了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念头,极大地伤害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
可喜的是,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18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评聘条件中的占比;高等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分类设置教学研究型、教学型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两种类型都要在教学方面设置基本任务要求,要将教学效果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根本标准。”然而该《意见》还是粗线条的原则性规定,在实际贯彻执行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由此我建议,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中办、国办的《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制定科学的、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如果短期内做不到,也至少让各院校的马院或社科部,制定符合实际的较科学的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并由各院校党委监督落实。
二、哪些可以多样性,如何多样性?
在思政课教学中,强调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毫无差一地让每个思政课老师木偶般按规定授课。相反,要求并鼓励各个院校、每位老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思政课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的要求是统一的,但讲课的形式、方法、实践模式等方面应因专业、因老师特长和学生特点不同而各放光彩。
1、思政课的多样性,要和教师特点相联系,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特长。有的教师善于精准、通俗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经典研读有独特的之处,知道教科书引用的观点出在经典何处,以及经典论断出台的背景等等,这类思政课老师理论底蕴深厚,说话引经据典,很容易赢得学生、征服学生。有的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他们善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不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能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有的对中外学术思潮有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他们善于通过与中、西方学术思想、社会思潮的比较,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从而进一步阐明当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有的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互联网对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根本性、革命性的改造,如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云课堂把思政课推进全新的教学模式。
2、思政课的多样性,也要和专业相联系。最近这几年,高校课程思政搞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如果说课程思政是在非思政课的课程中加入和挖掘思政元素,那么,思政课和专业相联系(权且叫思政专业),在思政课中加入专业元素、专业题材,从而提升思政课时效性、实践性、生动性和多样性。譬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职业道德”时,在旅游专业授课,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在讲清楚一般职业道德要求的同时,具体探讨旅游行业整个流程,每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提炼旅游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诸如导游服务职业道德,旅游开拓者职业道德,酒店餐饮服务者职业道德等等。同样,在社工专业授课时,针对社工专业的特点,在讲清楚一般职业道德规范,特别结合社工专业的主干课程,诸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实务等,提炼总结社工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3、思政课的多样性,还要和学生特点相联系。如果用同一套教材教案,用统一教学模式,同一教学方法用于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其效果相差很大。在高校,人文社会、经济、艺术、理科和工科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差异很大,他们对思政课相关知识的背景也不同;在高职院校,有的通过普通高考进来的,有的从中职直升的。同一学校,有的学生的文化分很高,有的如艺术类学生文化分较低。因此思政课老师必须因学生的不同类别、不同专业、不同基础而“因材施教”。在授课中,就算是同一门课、同一章节、同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案例、不同的实训方法。如果不顾学生的具体特点,千篇一律地用同一教学语言、教学资源、教学案例、实训方法,其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徐俊.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八个统一”的基本意涵 [J].广西社会科学,2019(10).
[2]冯刚 陈步云.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八个统一”的建设规律 [J].中国高等教育,2019(9).
[3]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01).
作者简介:张翌日(1965-),男,广东省肇庆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社科部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士,专长于法律文化和政治文化教学和研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