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之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 课堂之刍议

连海明

福建省宁化师范附属小学

摘要: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丰富和完善美术校本课程,增强其地方特色,很有必要将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本文分析了民间美术的主要功能,探讨其融入课堂学习的意义,最后提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融入策略。本文对进一步做好小学美术教学与民间美术的结合,拓展美术教育范畴,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功能;融入意义;融入策略

民间美术是指民间风俗活动中出现的取材于身边的美术实践活动。很多民间美术活动取材简单,但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如红白喜事中的剪纸等。将其编进校本教材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民间美术的丰富性,增长学生们的见识,而且能领悟民间艺人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对自己身边艺术作品的关注,也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敏感性,丰富其艺术情感。此外,民间美术浓烈色彩的调配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阶段正处于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极快的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学习民间美术,也有助于促进其思维发展,同时也是发展其家国情怀的良好时机。

一、民间美术的主要功能

作为承载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仅可以让民间美术技艺得以传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从小热爱生活,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家国情怀。民间美术根植于民间社会,与风俗民情紧密相连,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也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概括起来,民间美术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1. 文化传承功能

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化石,是先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如客家人过年写对联、贴春联,元宵节挂灯笼等活动,不仅可以营造出浓浓的喜庆气氛,而且在喜庆中让下一代传承这一风俗习惯,让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中华先民无疑是富有智慧的,他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展了一系列风俗仪式,当时间不断流逝,但这些文化传统依然活着后人的传承中,就似乎一切逝去的都活过来一样。

  1. 审美教育功能

民间美术活动反应的是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民间美术当然也会与时俱进,更好地体现现实民众的审美风格与情趣。如,在祝寿活动中,有送寿联、寿匾的风俗。其体现的是客家人对对联与书法文化的尊崇,在书法审美中寄托了对寿星的祝福。客家庆典活动中也是这样,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递给参与活动的每一个人以审美和教育两方面的功能。民间美术很多时候体现的是对民众和后人道德伦理方面的教化。

  1. 生活认知功能

民间美术通过外在的仪式或者物质载体,带给后人的是内在的感知活动。如我们客家人居住的土楼,作为独特的建筑艺术,也称为“围龙屋”,传递的是先人寄寓的大团结、大团圆的意思。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会有差异,这些差异反应的其实就是对生活认知的差异。民间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仅满足民众物质方面的追求,更是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精神向往。

二、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课堂的意义

1.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民间美术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其作品表现出的人文事迹、宗教信仰及神明文化,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民间美术作品色彩浓墨重彩,运用的颜色也较为绚丽,图文上也是形状各异,在视觉感受上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从中感知到更多的文化信息,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且了解到作品蕴含的情感,也可以学习到更多民族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感悟与体验乡土风俗人情,培养其家国情怀。

2.激发思想共鸣,提高动手能力

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数源自于生活。在民间作品中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会被画进画里,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重新发现艺术世界,又在艺术的视角下观察现实生活,很容易进入状态。民间作品体现淳朴、纯真的民风,因为画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其画作也能够被学生所模仿,间接的激发了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美术教学强调的就是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强,学生进行创作的熟练度才能提上去,也就更容易进行美术学习。

3.丰富学生美术思维,增加学习动力

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仅仅只是依照课本上的内容,而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美术这一学科又是需要众多素材进行教学的学科,长此以往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解下去,学生的思维并不能发散性地扩展下去,渐渐会对美术学习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美术课堂,不仅拓宽了美术教学视野,还让学生体验身边不一样的美感,激发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迫切渴望。学生在提升专注力、创造力的同时,学会了欣赏不同风格的美,从而也更愿意将心思和精力花费在美术创作上,也是在不断地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学生在内在情感的驱动下,学习美术创作就不费吹灰之力。

4.培养审美能力,健全审美观念

审美是进行美术作品分析的基础,审美依托的是自身的感觉,审美能力除了依托于先天的器官感觉外,与后天的培养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而人类大多数的审美体验都是靠后天养成的。民间美术也是体现出了民间艺术淳朴、纯净之美,它表现出的是大众对于生活的体验,对于环境的感受,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见解,体会更多的风土人情,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周围事物的片面认知。民间美术相对于课本教材美术,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因而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在获得美的体验的同时,完善了他们的审美观念体系。

三、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课堂的策略

1.课堂积极引导赏析

民间美术以视觉形象表达民众生活内容,丰富民众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民间美术作品在时间的洗礼下,渐渐变成了可以传承下去的艺术文化,要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美好,教师还是要将艺术作品引荐给学生。例如,在农村地区,很多家庭过年都会贴年画,可以让学生带一些家里废弃不用的年画,到班级相互交流,在课堂上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年画的相关图片配以文字以PPT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教师要在旁边加以讲解。这样,学生会被色彩绚丽的画作吸引,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一幅他们心目当中的年画,依照传统的模板来进行,这个过程会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创作的欲望,开发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这也是在不断地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

2.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民间美术资源

民间美术虽然是美术学习很重要的原生资源,很好地补充了教材内容的不足,但其来自民间,必然不可避免带有民间的一些陋习或者不好的东西。民间美术资源也有优劣之分,部分美术作品从欣赏的层面来说是很棒的,但是作品的思想中心不是正能量的,就不能够将其运用到教材当中去。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品选择的时候考虑到资源的质量。例如在进行《色彩冷与暖》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选取民间画作进行赏析时,一定要选积极向上、温暖、正能量的作品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不要选取一些拥有黑暗意义的作品。教师要让学生去感受作品带来的体验,在练习的时候加深其印象。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是充实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分量。美术教学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掌握更多的绘画技能,而民间美术不论是从内容还是内涵来说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所以将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中是时代推动下新的“指南针”,学生学习民间美术也是在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很多很多,学生也会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领略。

参考文献:

  1. 张莉.小学美术“年文化”主题单元式教学设计研究——以人美版小学六年级教材为例[D].黄冈师范学院,2020、04、01.

  2. 杜倩.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以沈阳市航空实验小学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9、06、08.

  3. 陈伟.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148-149.

  4. 田小浇.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N].发展导报,2019-01-11(017).

  5. 王宏伟.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