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丁家庄小学 江苏省 南京市 210000
摘要: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小学低年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教师的评价语是帮助学生建立最初的学习自信,激发学习语文热情重要手段。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一些宽容,多一点思考,多一份智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像善歌者一样,让学生自愿跟着教师学习,共同奏响语文课堂最美的旋律。
关键词:低年段;评价语;准确性;鼓励性;启发性
《学记》有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说的是善于唱歌的人和善于教学的具有共同的特点——善于鼓动,能够感动人心。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儿童的这种需要更为强烈。”由于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儿童越发具有个性,对教师的评价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多一点宽容,鼓励性的评价语似小夜曲般温润童心
低年段的儿童其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期待老师的直接的赞赏。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只有这样这样,语文课堂中,充满爱的教师才会奏响抒情婉转的小夜曲,柔美的课堂旋律才能直抵儿童的心田,激荡爱的涟漪。
我们班有位女生,羞涩内敛,特别不爱举手发言。我在执教有《大海睡了》这篇课文时,我竟然捕捉到她举手了。我随即喊她的名字,并且鼓励她,“今天的你真有勇气,请你来朗读第一小节。”可能是第一次朗读,她还是有点紧张,读声音特比小,还有点不流畅。读完她就站在那,不时用小眼睛打量着我。我立即微笑着说:“这位同学声音很温柔,很轻,是不愿意吵醒大海呢,多善解人意啊。但是大海她有点听不到的呢,如果你的声音再响亮一点点就好啦,你能再读一遍给我们听吗?”在全班孩子期待的眼神中,这位害羞的女生又重新朗读了一遍,比起之前的朗读,这次的声音响亮多了也更加连贯,我紧跟着表扬,“大海这次可听到了呢!”全班都笑了。后来我发现,在我的语文课上,经常能够看到她举起的小手。她就像《掌声》里的小英,“从那次以后,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对于稚嫩的低段孩子而言,有的时候,也许是老师的一句话语,老师的一个肯定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温暖的爱抚的动作,都能对学生起激励作用。正如文学大家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二、多一些思考,准确性的评价语如进行曲一样指明方向
有人说,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因为教师评价的重要目的就是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评价语应具有准确性,应该直指问题的所在。特别是对刚踏入学校的低年段学生而言,“向师性”特点十分明显,因为年龄特点,他们还无法对自己形成准确的判断,比较期待教师的评价。因而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语更要求准确,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也是给其他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要求才能落实到位,班级同学学习步调统一,教师的语言才能在班级里弹奏出整齐划一,干净有力的进行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年段中,识字、写字是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识字,它的发音十分重要。我在教授小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韵文《一去二三里》时候,里面出现“村”、“座”、“支”这样的平翘舌音难区分,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时,我的评价就是“你没有区分好平翘舌音哦,跟老师学,舌头抵住牙齿,嘴巴自然张开”,这样的评价语简明扼要,但是能够让同学很快找到自己的错误,其他的学生模仿教师,发出准确的读音。
准确的对立面就是模糊。深入低语课堂中,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读得不够好。”,“你的发音不准确”,“读的不够好,请坐”,“你读的有些错误,仍然不够好”,“你应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评价信息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纠正问题。这样的评价当然是无效的评价,没有起到示范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加思考,将语文教学重点分门别类,寻找每个重点中合适的评价语。比如对于低年段拼音学习还是识字来说,评价语应从学生舌位和口型等方面切入,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评价语应关注学生的朗读是否流畅,连贯,是不是断句不合理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合乎规范的。同时,在如何在评价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度”,既让学生分辨错误,又不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一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我想去看看》时让我思考良多。
她的设计中,有一个训练学生说话的部分,用“告诉”造句。一位学生站起来一直在结巴,不知该如何表达。
师:这位同学已经用眼睛告诉我他正在思考呢。听,老师告诉你发言要再大胆点哦。
学生连连点头。
老师又问:那我们一起配合说一下。
师生(一起):上课时,老师告诉我发言要再大大胆一点。
经过二者的配合,我相信他们的学生都能记住“告诉这个词语。
三、多一点智慧,启发性的评价语激荡起课堂中的狂想曲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是启发的意义。在低语课堂中,教师通过评价语引起学生的思考,走进文本,同时也是张开想象,接受语言艺术的熏陶。
还记得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第一场雪》时的“经典”评价语引导过程。支玉恒老师通过风趣的语言,几次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学生在他富有情趣的评价,走进文本教材,感悟语言的精妙。
薛法根老师在执教三年级《哪吒闹海》时,抛出一个问题——“夜叉该不该死?”,学生很感兴趣,学生义愤填膺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的说,“谁叫他跟龙王父子一起称霸海洋。”;有的说“谁叫他跟龙王父子一起干坏事”;有的说“谁叫他跟龙王父子一起祸害百姓”。在老师启发下,有的学生找到了“谁叫他一上来便砍。”薛老师又相机和学生交流指出夜叉的粗鲁残暴。他与学生评价交流中就能不断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说出自己大胆地说出内心的想法,每一次的交流都是那么充满智慧。师生在这样的评价交流互动中,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大师的教学评价艺术由此可见一斑。
低年段的学生虽小,但是教师也要用教机智,虽然教师要善于抓住“触因”,运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触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就是一一篇充满童趣想象的小诗,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引导学生继续想象,你还想变成什么?学生的想象备点燃,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有的女生说“我想变可爱的小燕子,勤劳蜜蜂……”男生说,我想变呱呱叫的青蛙……看着学生一张张涨红的小脸,一双双闪动智慧光芒的小眼睛,我趁势让他们八自己想象的景物画下来,学生们有的拿起画笔,画出自己的想象中的景物,虽然笔触很稚嫩,但是兴趣满满,有的人带来自己的剪贴纸,在纸上构图……我让他们仿照课文的样子给你的图画编一首儿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创造出了一首首充满童真的小诗。
教学评价语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学智慧的展现。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一点宽容,多一思考宽容,多一份智慧,只有这样,评价语才会像让小夜曲,进行曲,狂想曲一般在语文课堂中自然流淌,评价语才会奏响语文课堂最美的旋律,教者才能使生继其志。
参考文献:
[1]潜苗劲译注,学记[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