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的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的素质

谢敏

贵州省普安县新店镇新店小学 561502

摘要: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的素质,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提升和社会发展具有典型而深远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素质整体不高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探讨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素质的具体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素质;提高路径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作为出生后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学生家长素质对于学生素质的影响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加大软硬件投入方面都下了大力气,但是,受到家庭因素,特别是学生家长素质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的速度仍旧较为缓慢,因此,从家庭维度做好教育保障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正在广泛探讨的一个课题。笔者简要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素质不高的原因及影响,并重点探讨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素质的几条路径,希望能够有益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推进。

  1.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素质普遍不高的原因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素质普遍不高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的课题,如果我们在这里进行深入探讨,怕是偏离了本文的初衷。其实,如果简单来说,我们可以从历史、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线索,比如,传统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思想,使其对于现代知识与科学文化的接受程度较低;又如,受农耕、游牧等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认识不到科学知识对其生活的意义,因此缺乏接收新知识的兴趣;再如,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差,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儿童辍学投入到从事家庭劳作或者外出打工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就降低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遍受教育程度;另外,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家长的汉语水平有限,不能及时接收外来信息,在大环境的影响之下,他们也忽略了教育的意义。由此可见,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素质不高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且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仍旧表现出了一定的代际传播特性——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

二、学生家长素质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分析

  1. 学生家长素质不高,造成子女教育义务的履行不利

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一旦家长素质不高,那么家庭教育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义务的履行不利。首先,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低,就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不能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家长有很强的教育意识,也往往有心无力。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认为教育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应该完全由学校、由教师负责,进而逃避教育责任,或者干脆采用简单粗暴的叫骂、体罚等方式,这不只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容易给孩子造成身体健康损伤。此外,一些家长外出打工、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很少,或着由于自身水平有限、不善言辞,导致家庭中缺乏感情交流,亲子关系疏远、有隔阂,当孩子有困难时往往求助无门;更有甚者,一些素质不高的少数民族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只不能发挥榜样作用,还往往在道德观念、个性品质等方面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孩子自卑、暴躁、叛逆等不良心理的产生[2]

  1. 学生家长素质不高,使得学生教育质量堪忧

家长素质不高,首先会降低家庭的教育投入,他们没有开拓孩子眼界和知识面的意识,不愿意花钱为学生购置书籍、笔本等学习用品,影响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弱化了家庭内部的文化精神氛围。其次,有些家长认为学习无用,特别是存在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女孩读书是“赔钱”,因此早早让孩子辍学在家,目前,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都不能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素质提升的路径

(一)创办家长学校,组织集中培训

从社会层面,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做好社会化的教育工作,可加强同学校之间的联系,以校园为载体,邀请学生家长参与专题讲座和定期课堂教学等活动,以此向广大家长进行普法培训、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培训、现代社会道德观念培训、教养知识培训、生理健康知识培训等,使少数民族地区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和现代社会科学发展成果,使他们产生对美好生活产生向往,进而将这种向往转化为教育子女的热情,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和示范意识,自觉承担起学生教育的义务与责任。

(二)举办亲子活动,服务学校教育

学校可召集家长组成家委会并积极向家长寻求帮助,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事宜当中,承担起公益活动和后勤保障责任,比如,家长作为义工,参与到学校大扫除活动当中;为各类校园活动的组织提供人力、物力等服务保障等,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以此提高家长的教育参与意识和陪伴意识

[3]。学校还可积极举办家长会、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家长开放日等,特别是应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出发做好活动设计,从而使家长能够主动融入到活动当中,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意识和成长意识,促进家校合力的形成大有裨益。

(三)强化家校联系,定期开展家访

为了强化家校联系,学校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微信家长群、QQ家长群等,密切双方联系,方便双方关于学生培养情况的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家长素质的提升;另外,为了更加因材施教地提升学生家长素质,相关部门及学校还应定期开展家访活动,以此深入了解学生的教育环境,在不断的摸索实践当中,找到更加民主与和睦的家长教育方式。

结束语:

虽然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家长素质不高的问题给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困境,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理念的进步以及教育手段的创新,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届时,家庭教育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家校合作也会发挥出“1+1>2”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馨贻.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麻江县谷硐镇为例[J].长江丛刊,2019,(11):163,178.

[2]王晓兵.应用微信开展少数民族家长沟通工作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6):176.

[3]马艳艳.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家校合作[J].考试周刊,2019,(8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