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融合梦想课程促进教学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学科课程融合梦想课程促进教学发展

谢福秀 1 谢林勇 2

福建省 南平市 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1 福建省 南平市 顺昌县教育局 2

摘要梦想课程与学科融合实践是重要研究课题,在实施中考虑到学校层面、教师课程实践,学生改变3个维度来进行提高小学学科课堂效率,把梦想课程进行落地实施。

关键词 学科课程 梦想课程 融合 发展


  1. 梦想课程出现的背景

孩子放学回家后,我们的家长习惯这样问:“孩子,今天学的什么内容?”“孩子,你的作业完成了吗?”“孩子,你在学校过得快乐吗?”等等。你可能觉得这很正常,也许你自己平时也是这么问的。而同样的情况,犹太人的母亲却是这样问:“孩子,你今天是不是提了一个问题难住了老师?”“孩子,你今天是不是做了一件让老师惊讶的事?”你看出问题区别在哪吗?是的,犹太人善于引导孩子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家长没有问题意识,作为老师,我们也不敢放手,课堂上常见的是自己预设问题,然后学生小组交流,表达见解。虽然课堂上已从教师的讲授为主逐渐转变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但要想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达到会学、乐学、创学,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

2014年,我县引进了由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指导开发的梦想课程,其核心教育理念:“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丰富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为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体验机会。

二、学校合理开发利用梦想课程的资源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是当今教育的热点。山区经济落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激励机制也相对滞后。教育理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也难以改变。没有相应的激励,能自发自觉的进步的人毕竟是少数。自2014年以来,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累计捐赠顺昌教育285万元,建起了18个梦想中心,资助1个研究性学习项目,实施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推动素养教育、促进教育均衡、支持学校发展、助力学生成长的“梦想课程”。顺昌县教育局充分利用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提供的资源,制定了相关的政策。

1.培养“种子”老师,让星星之火燎原。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培养优秀的教师。我们把梦想课程纳入校本课程,首先要培养“种子”教师。顺昌县培养“种子”教师分五步走:第一步,暑期组织一批素质高、悟性好的老师参加一星教师培训;第二步,开学后,让培训过的老师组织本校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初识梦想课程的理念;第三步,安排暑期参加一星培训的教师每人带一位没有参训的老师一起上梦想课;第四步,鼓励上了一学期梦想课程的先进教师申报二星教师;第五步,组织二星教师参加专项培训。经过培训取得二星教师资格的这些老师就是梦想课程的“种子”老师。我县最早获得二星教师资格的是实验小学谢芳老师,在她的带领下,目前顺昌县共有63位二星教师。正是这些二星教师的变化,让其他教师看到了梦想的力量。他们就是梦想课堂的种子,在梦想教育的沃土中,这些种子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师对梦想课程的理念有了兴趣。教育理念的更新,激活了的课堂。课堂转变,激发学生的改变。

2.成立“梦想”沙龙,让思想的火花绽放。

全县按片区成立了“让梦飞翔”、“超越梦想”、“飞翔之梦”3个梦想沙龙,定期召开沙龙研讨会。ORID讨论会,马路牙子评课法,世界咖啡屋,大史式阅读等研讨形式取代了过去的一言堂。老师们在沙龙活动中参与共创,迸出智慧的火花。

  1. 组织专题研讨,让理论扎根实践的沃土。

由教育局和进修学校教研室共同组织了《学科课程与梦想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按计划每学年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理论学习结合课堂实践,评课议课,让梦想课程理念深入老师的内心,外化于教学实践。

三、教师实践梦想课程的理念与学科课程相结合

梦想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关系定位上,强调教师是“引导员”, 学生是“自我实现者”,重塑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提倡多元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评估上,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在教学生态上,倡导学生、教师、课程及教育空间协同的理念。这一理念结合全球与中国的素养教育的发展,是基于全球素养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实践。

我县梦想课教师都为学科教师兼任,兼职教师把梦想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其他学科课的学习和教学(梦想课程四步法:热身——活动——分享——总结),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改变,使学科课生动有趣,充满情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开开心心上好每一节文化课。如梦想课程的“热身”环节,其实就是学科课程的激趣导入。无论是哪门课程的哪节课,如果上课伊始,老师就能用简短、有趣的开场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参与热情,这堂课就成功一半了。而“活动——分享——总结”环节,用在各学科,都有共性的内容。如学习活动的多样、监控、有效;展示分享环节提出好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创机会,鼓励学生间交流对话;评价总结环节提炼课堂生成内容、达成目标,有理有据。这是各个学科都可以借鉴的。

1.语文学科与梦想课程融合

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采取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能集中15分钟左右。而梦想课堂则以活动为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孩子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其中。为此,在低段语文的教学可以更多地融入梦想课堂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统编教材特点,在教学“和大人一起读”时,便可结合梦想课堂理念与学生一起进行绘本阅读。在学习儿歌或古诗,进行口语交际或说话写话的教学时,可把按梦想课程四步法,安排“热身——活动——分享——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或画一画,在实践中学习表达,发展语言。而中高年级教材都有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单元教学时,便可采用梦想课堂形式完成。特别是梦想课程中的思维导图,是将语文与梦想课结合最直观的形式。在中高年级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古诗分类积累时,可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归纳。还可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了解作者,展现出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或标注文段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重要内容。课后,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提示复述背诵文章,复习阅读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作构思时,也可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思维导图的设计,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语文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巧妙地融入梦想课程理念。

2.数学学科与梦想课程融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梦想课堂更加注重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学习是梦想课程重要的学习形式,要达成合作学习,分组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除了简单的分组讨论,梦想课程还介绍了多种合作学习的模式,如:二人研讨、各司其职、拼图小组、圆桌会议,循环涂鸦、四个角落等,小组协作活动中的每个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与其他小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学生之间为达到小组学习目标,每个人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辩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达到学习目标。梦想课程这一理念与生活数学的理念相吻合,学生在合作互动、在动手操作中解决数学问题,兴趣盎然。

  1.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期末考试四年级的作文题目是《我最( )的一节课》,有很多学生写《我最快乐的一节课》,都是写梦想课带给他们的快乐。梦想课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梦想课程在我县梦想校的推进,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在幸福快乐之中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梦想旅程的探索。梦想唤醒学生自我成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逐渐成为所有学生向往的地方。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行为自主化。梦想课程重塑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学生是“自我实现者”, 教师是“引导员”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互动中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互动、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这个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主动学习,学习成为享受,“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学习形式交互化。梦想课堂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姓名叠罗汉”、“手指操”、“开风暴雨”、“卡通跳”等,适当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即能放松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还培养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动脑、动手、表达交流,全心投入,学习行为动、静交替,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3.个性化与探究性并存——学习过程开放化。梦想课堂积极把课程与学生的体验和经验相联系,以体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梦想课堂也提倡探究学习,强调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探究学习是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探究学习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强调“问题比答案更重要”,而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强调“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