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刘倩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614000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新型技术性人才,应当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由聂圣哲在培养一流的土木工匠时提出来的职业精神素养,李克强总理在进行政府工作报告时重点提出了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发展和对于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应当将工匠精神进行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刻苦专研的工作素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1. 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1工匠精神符合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努力专研这些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公民层面的敬业价值准则的体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是高职思政课程里面必须存在的一个内容,所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有着科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爱岗敬业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有的基本价值准则,“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只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不断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进取,就能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并且实现自身的价值。当今社会应当全面培养工匠精神,这也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应当具有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努力专研的工作精神,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工作性质来说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

1.2工匠精神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创新理念相符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同时,创新也是工匠精神的一项重要的精神内涵。在高职思政教育课程中,对于“十三五”规划的学习是必修的一个课程内容,而创新理念正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一项,所以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创新精神作为当今时代工匠的价值追求,是国家未来发展持续的动力,追逐创新理念是对当前的现状永不满足、持续地改变和进取的精神。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对于个体来讲,不积极进取就会被他人超越和取代;对于国家来讲,“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的历史教训时刻告诫着这个国家要持续创新、发展和进步。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高职思政教育要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地培育和传承。

1.3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2025相符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定的迈向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李克强总理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所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使得学生全面贯彻中国制造2025纲领精神,对于国家来说,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将会成为国家未来制造业的新型人才,所以应当加强工匠精神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大力融合。

  1.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措施

2.1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把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各行业的专业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应当进行创新、改进和优化,使得学生能够在思政教育中深刻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本来就是对于思政教学的一种创新,相比较于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创新的高职思政教育模式可以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匠精神课堂。

例如思政课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杜绝传统空洞的思政理论,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故事引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去,教师可以运用工匠精神的内涵来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热情度。再者,教师应当在思政课堂中多提出关于工匠精神的话题供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可以结合故事的内容说出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体会,通过这样创新教育模式能够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工匠精神在思政课堂中顺利得到融合。

2.2拓展思政教育职能,加大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权重

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合到高职思政教育中还需要拓展思政教育的教育职能,这样才能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一般来说,思政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政治生态、社会文化观念这些内容来展开教学,而对于工匠精神尚未在思政课堂得到重要体现,缺乏工匠精神的内容引导使得工匠精神的培养在高职院校陷入了困境。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职能,加大对于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中的教学研究,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大一新生的课程安排里面,应当重点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对其进一步地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制定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树立高度的工匠精神意识。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制订相关读本,定期解读和分享读本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

2.3创造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

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涌现出了许多符合工匠精神内涵的人物和事例,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在培养工匠精神应当将中华民族历史上这些传统工匠文化弘扬出来,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加大对于工匠精神文化的传承。

例如思政教师可以将鲁班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教师就借助了真实案例,拉近工匠精神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工匠精神在社会价值观中的顺利渗透。同时,学校或院系,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借助评奖和宣传等形式,以此来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良好的工匠制造氛围,彰显出工匠精神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发挥出文化氛围的构建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一唯.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财富时代,2020(07):94.

[2]胡琳.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4):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