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三单”导学:是以预备单、活动单、检测单(简称“三单”)组成的导学单为学生的学习载体和引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课堂反馈与评价机制”为保障,让学生在“导学”方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本文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为例来思考三单导学背景下如何重构教学过程 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预备单是教师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教材中基础知识或者复习上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方案,它侧重于解决“是什么”的知识。预备单一般由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内容、自学检测题等组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达到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依据此要求,我制定了相应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互助、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单·六环节”导学课型和“三单·三助式” 导学课型。“三单·六环节”导学是以预习单、活动单、检测单(简称“三单”)组成的导学案为载体,按“辅助定向”、“自学检测”、“质疑释疑”、“活动探究”、“精讲点拨”、“检测反馈”六个环节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其主要教学结构如下图所示。
“三单·三助式”导学也以预习单、活动单、检测单(简称“三单”)组成的导学案为载体,按“自助”、“互助”、“师助”的顺序开展教学。在“三单·三助式”导学中,学生能学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助学习,自助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同伴互助学习解决,教师则是在学生同伴互助解决问题之后,教自助、互助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在学生自助学习后马上就教,这样尽可能把学生推上学习的前台,教师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三单·三助式”导学的操作范式主要包含以下四步:(1)创设教学情境,呈现学习目标;(2)布置学习任务,独立自助学习;(3)同伴互助学习,暴露疑难问题;(4)师助点拨释疑,精讲归纳提升。
根据重构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充分运用创设情境,问题探究,训练学生理性思维于教学活中,通过问题层层推进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同时运用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大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多做能力,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1、趣味故事引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故事:英国有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肖伯纳求婚:“因为你是个天才,我不嫌你年迈丑陋。假如我和你结合,咱们的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了。” 肖伯纳给她回信说:“你的想象是美妙的,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以故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去探索:培养优质奶牛问题。
设疑: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呢?
2、回顾分离定律,理解“假说——演绎法”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分析回想分离规律的图解、分离性状比、基因型比、纯1杂2问题、杂合体自交n代后的纯合体概率、杂合体概率、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设疑:孟德尔研究分离规律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孟德尔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假说——演绎法”第一个步骤应该是什么?“假说——演绎法”包括几个步骤?其核心步骤又是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层层推进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做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1)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 (2)对F2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9:3:3:1与3:1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在性状水平上认识到自由组合现象。同时训练学生处理、运用数据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是概率定律) (3)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借鉴遗传因子假说,能否解释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4)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相互影响呢?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边讲边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单独分析豌豆的粒色、粒形,发现每对相对性状的性状比均为3:1,最后得到结论: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符合分离定律,而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4、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通过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结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教师作如下引导: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分离是因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那么性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什么?此时,“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对前面的推理过程适时做出肯定性评价,使学生对前面的推理过程得到自我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心。 在理解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遗传图解表示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找学生代表黑板书写。完成后,同桌相互评价并共同评价、完善黑板上的遗传图解,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完整的遗传图解。
5、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测交法。按照孟德尔的假设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何?叫一名学生在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模式,写出测交及其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
6、归纳综合、总结,讲练结合、知识应用
教师回顾一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总结自由组合规律的性状比、分离比、自由组合规律中的先分后乘法等,总结孟德尔成功的要素有哪些?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归纳出遗传题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把学习到的解题技巧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去。
在三单导学背景下重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得到了提升,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成绩提升更快,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与落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