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水电移民服务中心,云南 昭通 654600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特殊群体之一的水电移民,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和帮助年轻移民外出务工就业,实现“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生活有来源”,解决好他们的发展致富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一、移民劳动力及就业情况
(一)移民劳动力情况
巧家县移民劳动力共22609人,从技能状况看,技能劳动力有662人,占比2.93%,普通劳动力有21772人,占比96.3%,半劳力、弱劳力有175人,占比0.77%;从卡户属性看,建档立卡劳动力人数1650人,占比7.3%,非建档立卡户劳动力20959人,占比92.7%;处于转移状态的有18105人,就业率80.08%,4504人尚未实现就业。
(二)移民就业情况
白鹤滩电站移民处于转移就业状态的有18105人,就业率80.08%。从分布区域看,省外就业的有3160人,占比17.45%,县外省内有2328人,占比12.86%,县内就业12617人,占比69.69%;从行业工种看,建筑业有的3541人,占比19.56%,农林牧业的948人,占比5.24%,制造业的1512人,占比8.35%,住宿餐饮1387人,占比7.66%,批发零售708人,占比3.91%,交通、物流行业有647人,占比3.57%,家政行业有127人,占比0.7%,就近灵活就业有2398人,占比13.25%,其它的有6837人,占比37.76%。
未就业的有4504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9.92%。其中,16-39岁的1999人,占比44.38%,41-50岁的人的1205人,占比26.75%,50岁以上的有1300人,占比28.86%。未就业人员大多因为需要照顾家庭而短期内未能转移就业。
二、开展技能培训,实现移民就业的制约因素
(一)产业弱小、本地吸纳就业能力弱
巧家县经济总量小、产业经营主体弱,以工业为例,全县102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9家。同时,受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影响,发展环境总体较为封闭,经济以县内自我循环为主,限制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本地市场容量狭小,而县内产品和服务多是以本地为市场,目前仅能以原材料形式外销生猪、 蔬菜、矿产、能源等品类,加工转化率较低,缺乏产业链下游配套产业集群。 由于以上经济和产业的原因,本地能够提供的用工岗位极为有限,吸纳就业能力较弱。
(二)水电建设影响库区产业发展
农业是目前巧家县的主导产业,而库区特别是淹没线以下的河谷地带又是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一些作物甚至可一年种植四季,金沙江沿岸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小碗红糖等原本已经是巧家县的重要优势产业。但受封库令影响,淹没线以下地区的各种投资和建设近几年普遍停滞,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产业发展无法进一步提升;蓄水后,淹没线以下的土地将被大片淹没,移民赖以生存的桑蚕、小碗红糖等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库区产业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
(三)劳动力文化程度底、技能弱、就业难
移民劳动力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特别大多数青壮年长期在外务工,仅在春节过年期间返乡,能够参加技能提升培训的时间少;剩余未外出务工群众多为因病、照顾老人孩子等原因无法参加培训,导致对电站移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还未达到普及,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的需求,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十分困难。
三、解决好技能培训实现移民就业的对策建议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就业务工在促进库区移民增收致富中的保障作用,多渠道促进移民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开展就业扶持,促进充分就业
一是100%推荐岗位。依托全市人力资源服务网上信息平台,通过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务输出村级联络员,将县内外就业岗位适时推送,确保每个劳动力都能均等化地享受就业信息服务,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二是60%劳务输出就业。依托我市在东莞、中山和其他务工集聚地建立的人力资源服务站,通过加强东西部扶贫对口协作定向有组织输送东莞、中山、上海、江苏、 浙江等地,鼓励乡镇政府、村级联络员、人力资源公司等有组织地实现劳务输出高质量就业。三是25%本地吸纳就业。通过积极发展农业、旅游业、工业、商品零售业等行业,发放补贴鼓励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吸纳移民劳动力,电站施工项目尽可能地吸纳当地农民工尤其是移民劳动力,实现移民劳动力在本地充分就业。四是5%扶持创业实现就业。依托创业平台,利用国家和省市有关鼓励创业的政策,通过补贴贷款利息、发放场租补贴、发放创业补助等方式,鼓励有创业意愿和能力并经培训合格的劳动力以创业实现就业。五是10%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移民中的4050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以上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劳动力人员等实施公益性岗位安置,按月付给补贴,保证基本生活
[1]。
(二)开展就业培训,提升技能素质
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培训为主、项目培训为辅,整合培训资金,采取能力提升与定岗定向、岗前与在岗、短期与长期、全面与示范等培训方式,提升城镇化安置移民技能水平。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培训+转移”的模式,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开展创业培训。支持定点培训机构、创业园区、众创平台等载体开展创业基础能力和创业提升能力培训,扶持一批城镇化安置移民成功创业。四是开展引导性培训。以提高综合文明素养和增加对城市生活了解为目的,统筹资金,开展职业精神、城市融入、工作纪律、权益维护、合同签订、社会保障、劳动安全、艾滋病预防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城镇化安置移民劳动力职业素养[2]。五是紧扣“2022年底前完成移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对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移民户劳动力实行技能培训全覆盖(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约2.2万人),其中2020 年培训1万人,2021年和2022年分别培训0.6万人。
(三)加强服务管理,解决后顾之忧
一是加强人文关怀。协调动员各方力量,引导志愿者团体、慈善组织等针对外出就业人员,特别是城镇化安置移民及其家属,举办关心关爱活动,帮助其努力胜任工作岗位,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二是维护合法权益。组织开展劳动合同、工资、社保、生产安全等涉及转移就业人员切身利益的法规、政策宣传,增强转移就业人员权益维护意识。三是开展关爱活动。开展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关爱活动,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监护关爱网,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 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
(四)制定激励政策,强化引导激励
一是移民劳动力外出务工稳定就业三个月以上的,按省外1000元/人、省内县外500元/人的标准给予外出务工奖补。二是当地用人单位自然年度内吸纳移民劳动力稳定就业三个月以上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补贴。三是专项开发一批公益岗位安置移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按当地城镇公益性岗位标准给予补贴。四是扶持有意愿、有条件的移民投身创业,经营状况良好,月营业额5000元以上或吸纳就业3人以上的,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总之,务必切实做好水电移民技能培训工作,保障水电移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张岩.大中型水电站移民工程代建管理模式综述[J].四川水力发电,2020,39(01):135-138.
[2]邓珉. 库区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
作者简介:李启卫(1977年12月—)男,汉族,大学学历,工程师,从事水利水电移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