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生本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如何做到生本课堂

王振全

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丽湖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12

【内容提要】:生本课堂必须从意识、课堂准备、授课语言、照顾面、注重行为习惯培养、课堂评价以生为本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生本课堂、语言、思维坡度

生本课堂即以生为本的课堂。落实生本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民主精神的需要,是师生彼此平等和尊重的需要。

历史原因,教育在中国尚未真正落实师生平等与民主精神。随着时代融合与变革,平等与民主思想在课堂的渗透就显得迫切,因为未来的中国公民必须具备上述素养。当下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就是一种觉醒,就是倡导师生平等、互相尊重、民主精神的。

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平等和相互尊重,以及民主思想,看似抽象,其实具体而微。

关于教师角色

老师从来不是主演,而是服务于受众的服务者。充其量,老师是一个不上镜却默默奉献的“导演”。老师的工作就是基于自身素养幕后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各环节、科学的训练方法夯实效果、用合乎认知规律的逻辑启迪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研究事物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现在应当摈弃“父母嚼碎了豌豆口对口地喂孩子”陈旧方式。

学生是课堂主体,因此基于平等、相互尊重、民主的精神的培养,必须营造这样的课堂人文氛围,从而达到融洽的育人目的。

老师要树立课堂的生本位意识。突出课堂中学生的C位与勇于赋予学生高光时刻。老师在课堂上要剪切不必要的讲述,坚决摈弃无效的“自我表演”,适度地“隐身”。在课堂对话中,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急躁冒进,要有静待花开的定力,也要有克服表现自我的自制力,更要耐得住“低光乃至无光”的寂寞。这样,我们才能静心在幕后做好学生学习的准备与铺垫,真心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环节构建中体现生本位。课堂环节架构之初,就要以生为本,各教学环节的活动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或者个体,或者是小组、或者是全班,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教师去做某个环节活动(当然,即使有也是辅助性的)。其次,尽可能将环节设计的平缓些,逻辑性强一些,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接受。第三、课堂呈现设计包括多媒体、板书、师生表达声音等竭尽所能照顾到全体。第四、座位与小组设置上体现生本位,从地缘上争取做到多中心以致无中心。一句话,在上课前的所有准备中从方方面面即要厚植生本位思想。

授课老师的语言表达中体现生本位。一是授课老师对学生需要用足礼貌用语。老师彬彬有礼,学生也就亦步亦趋。二是老师表达(指令)要清晰可闻,指向具体明白。要求老师说话需精要,意思要让绝大多数学生明了。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这点很难,因为涉及到表述的专业性、准确性、通俗性,但仍必须要努力去做。三是提问。最大的混乱莫过于课堂上不当的提问。这里面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提问对象不具体(即是问全班,还是某个人),更糟糕的是这个问题是不是要求学生答,是由谁来答等,是齐答或者个别答?有的问题提出后,根本不需要学生思考和准备,也不需要学生答,而是老师自己问又急忙自己答。此类“乌龙”“设问”若是强调倒也罢了,但有些问题毫无价值,如“是不是”“对不对”泛问等等。建议多提有价值的核心或者关键内容的问题,留足思考(或讨论)时间,多让个别学生回答,切戒(问题内容、回答对象、答案等)泛化。四是要追问。包括为什么这样(看、读、答、评价等)这一类的追问,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深刻些。

除了老师语言表达外,微表情也是体现人文氛围的重要因素。营造平等、尊重、民主氛围,老师态度就要平和,真心把孩子当做值得尊重的个体看待。而不是时刻疾言厉色面对没有犯错误全班学生。

授课老师顾及班级全体这个“面”上体现生本位。在课堂上,让每个孩子都有(与本课内容紧密相连的)事做,一节课后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收获、有进步,这也是生本位的体现。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貌似“隐身”“闲”,其实不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引导、指导更多的学生学习,课堂的工作强度应该是更大了。

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体现生本位。课堂上不仅仅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习惯。通过关注学生过程中的行为习惯,不断矫正、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这是更深层次“立人”意义上的生本位。如此一来,课堂的“学科素养”一元追求变成“学科素养”和“行为习惯”二元追求,无疑增加了授课老师的工作强度,但这是新时代“培养什么人”的要求,既是必须,也是值得的。

课堂评价体系建构上体现生本位。我们的课堂评价固然绕不开授课教师,但必须明确一堂课的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在学生的习得!所以我们的课堂评价应当回归到学生主体上来。即我们要把眼光从授课老师身上移到学生身上。例如,学生参与度怎样、学生的精神面貌怎样、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怎样、学生的思维深度训练怎样、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怎样,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维度,并以其好坏作为评价授课老师的成功与失败。

5fa4ac6d58160_html_4a39031a75a7e4aa.png

二〇二〇年十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