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 96605部队医院 吉林通化 134001
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非常罕见,我科在外科病理检查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71岁。因排尿困难、尿痛、尿道口滴血近2个月,于2019年6月在外院以前列腺增生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标本送我院病理科作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肉眼所见:前列腺碎组织1堆,总体积大小约2cm×2cm×0.8cm,灰红灰黄色,质嫩,易碎,可见出血坏死。镜下所见:肿瘤组织主要由体积大小不等的圆形、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胞质丰富,核大,多数呈空泡状,核仁突出,部分核深染,异型性明显,可见大量奇异型巨细胞、多核瘤巨细胞,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瘤细胞弥漫片状排列,可见多灶性地图状、隧道样坏死。局部区域可见典型的呈筛状、实团状排列的前列腺腺癌成分。免疫组化染色(上级医院会诊时所做)显示:多形性巨细胞成分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504S、NKX3.1散在细胞阳性、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细胞数约10%;普通型前列腺腺癌 CKpan、P504s阳性,PSA、NKX3.1灶性阳性、波形蛋白阴性,Ki-67阳性细胞数约20%,二者K56、CK7、CK34BE12、p63、GATA3均阴性。
病理诊断: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
讨论: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是2016版WHO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新增加的一种变异型前列腺腺癌[1],非常罕见,迄今检索国外文献报道的病例仅1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45~77岁)[2]。其典型组织形态特征是肿瘤缺乏梭形细胞成分,以弥漫分布的巨细胞、怪异细胞和间变细胞伴有多形性的核为突出特点,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部分患者在诊断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前,有普通型前列腺腺癌的激素治疗或者放疗史。目前报道的病例中,这种多形性巨细胞成分占肿瘤细胞的5%~70%不等,所有病例均可见到混合有普通型腺癌,在少数病例中可观察到局灶性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或导管腺癌成[2]。本例具备上述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由于该例主要由多形性巨细胞成分组成,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我们知道,即使是高级别的普通型前列腺腺癌,一般都是由核相对一致的细胞组成,相对缺乏多形性,这是和尿路上皮癌鉴别的关键形态特征之一。因此,当我们发现显著的多形性巨细胞成分时,首先考虑这是1例低分化的尿路上皮癌,但经仔细寻找,在局部找到了典型的呈筛状、实团状排列的普通型前列腺腺癌成分,才能诊断为前列腺起源。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这些多形性巨细胞成分 CKpan和CAM5.2可阳性,但阳性程度不等,甚至可阴性,仅约50%的病例PSA阳性。因此,为了证实其为前列腺腺癌,还需加做P501S、P504S、NKX3.1等,特别是NKX3.1,其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的核抗体,被认为是最好的前列腺特异性标志物。
鉴别诊断:多形性巨细胞型前列腺腺癌首先必须与低分化尿路上皮癌鉴别,因为这两种肿瘤的治疗差别很大,二者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2]。特别是对于几乎完全由多形性巨细胞型成分组成的病例,一定要多取材,仔细寻找,如果找到了典型的前列腺腺癌成分,或是分化较好的尿路上皮癌原位癌,则非常有助于判断肿瘤起源。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前列腺腺癌可以 Paget样方式散到尿路上皮表面,类似尿路上皮癌原位癌。另外,低分化前列腺腺癌在远离血液供应的区域容易发生坏死,血管周围残留的癌组织可形成假乳头状结构,也非常像乳头状尿路上皮癌,这是在形态学上需要警惕的两个陷阱。所以,如果单凭形态学难以明确区分二者,则必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别。通常情况下前列腺腺癌PSA、P501s、P504s、NKX3.1阳性,GATA3、 HMWCK、p63阴性,而尿路上皮癌正好相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采用恰当的免疫组织化学套餐来进行鉴别诊断。此外,该变异型腺癌还应与肉瘤样癌相鉴别,后者有时可出现多形性分化的区域,但肿瘤细胞成分并不是单一的巨细胞,而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缺乏梭形细胞成分[1,2]。
目前的资料显示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呈侵袭性的临床过程,即使是只伴有局灶(<5%)多形性巨细胞特征的前列腺腺癌也大都预后不好[2],准确诊断该罕见的特殊类型有
助于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程亮,徐嘉雯,王丽莎,等.2016版WHO前列腺肿瘤新分类解读[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8):513-518.
[2]吴友莉,张宇,阎晓初,等.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48(10):8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