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浣纱初中 浙江省诸暨市 311800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孤独之旅》讲述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蜕变的成长历程。孤独,是生活给予成长的一道美丽而又残酷的命题,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韵味深刻。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理解其由回避孤独到接受孤独再战胜孤独的转变原因,引导学生在苦难面前应有直面的勇气,处变不惊的风度和敢于担当的责任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
2、感受心路历程,体会标题含义
3、细品咀嚼文字,感受语言之味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体验法:引导学生代入,体验成长感受,加深主旨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透视成长后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苦难面前应有直面的勇气,处变不惊的风度和敢于担当的责任观。
■教学重难点剖析
◆重点
1、体验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
2、感受杜小康面对苦难的风度
◆难点
理解杜小康由回避孤独到消解孤独再战胜孤独的转变原因
■设计思想: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人认为学生对于杜小康心路历程的把握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总体而言,这一环节难度不大,主要通过细节的品味、朗读的配合实现。在此基础上,本人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杜小康对于孤独态度的转变过程,主要表现为从回避到接受到最后战胜孤独,触发学生思考杜小康因何会有这样的转变以及面对苦难孤独时应有的态度,包括直面的勇气,处变不惊的风度和敢于担当的责任观等。
■教学过程:
一、畅谈激趣 走进人物
根据学情,发现任教班级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阅读过小说《草房子》,通过让他们讨论主人公杜小康的经历,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1、曾经辉煌的杜小康
读出杜小康的无奈(只好),师指导朗读第一段
2、现在一落千丈的杜小康
二、品味细节 梳理孤独
1、设问:杜小康和父亲带着无奈出发了,然而他们在路上遇到了最大的敌人,那就是——孤独,从而引出重点句。
抓住并朗读重点句: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标红:一天一天、一天一天、一步一步
设问:你从老师标红的词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孤独在一段漫长的日子中逐渐加深。
2、设问:请同学们沿着杜小康前行的旅程,梳理他一路的孤独,并通过饱含感情的朗读表达。【注意脉络,结合细节】
该环节主要通过朗读结合细节品味感受杜小康的心路历程。
刚出发:留恋、无奈、被动
前行中:茫然、恐惧、期待
到达后:恐慌、真正的害怕
一段时间后:孤独愈渐深重
【细节示例一:课文21自然段】
首先、抓住景色描写的句子,赏味字词:直涌、万重、大、小、围等,感受芦荡无边无际、繁茂可怕,具有强烈压迫感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围住杜小康的不仅仅是可怕的芦荡,更是无边的孤独、恐惧。
再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害怕。通过赏味词语“撩逗、振奋”,从而引出之前在前行路上杜小康对芦荡有一丝期待和向往,只是这种感情相对较弱,因而并未改变或冲淡前行中茫然恐惧的情感。
最后,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如重点词的情感把握,代入人物,从而读出杜小康内心强烈的恐惧和害怕。
【细节示例二:课文29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结合文本理解杜小康父子间的对话为什么会变得干巴巴,得出生活的单调。
再次,从生活的单调进一步拓展,上升到精神的单调和空虚。
最后,通过比较杜雍和(32段: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安抚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小男孩父亲的做法,引导学生明确此时杜雍和无法带领杜小康走出孤独,也无法成为杜小康精神上的支柱,杜小康面对孤独,只能独自成长。
3、在梳理孤独的过程中,结合文本让学生明白杜小康对于孤独态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回避、接受、战胜的过程,并且在板书中表现。此环节,仍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对文本细节的品味。
三、深入探究 透视成长
1、明确了杜小康对孤独态度的变化,在品味细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杜小康态度转变的原因。
归结如下:
首先杜小康发现已根本无法回避孤独时,他选择了承认现实,接受孤独。心态的转变导致感情的转变,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其次,鸭子的逐渐长大,环境的逐渐适应让他产生到了朦胧的希望。但在暴风雨中鸭子的走失,让他感受到了希望的危亡,激发了他保护希望、追回希望的热望,而这一刻正是杜小康真正成长的一刻。鸭子,既是磨炼他的一种载体,是促成他成长的一种借助,也是希望和目标的一种呈现。
2、通过细节品读,感受杜小康在成长中的蜕变,以及由此显现的在苦难孤独前的风度,主要表现为勇于直面、处变不惊、敢于担当等。
【细节示例一:36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抓住天气的特点——最恶劣。并让学生思考作者如何来表现这一特点。明确:四个“黑”、视听结合等
其次:感受杜小康此时的心理,通过“觉得风也是黑的”入口,发现杜小康心中也藏着一份害怕。
再次:指导朗读,将“他们”改成“我们”,将“杜小康”改成“我”。重点指导部分字词的朗读,要求学生能读出暴风雨的可怕。
最后:感受杜小康行为的勇敢,通过“一起扑”等词句,既可以感受杜小康勇敢义无反顾,也可以感受到他面对苦难已有被动转为主动,有了成长。
心里的害怕没有束缚行为的勇敢,这才是真的突破、战胜。
【细节实例二:41自然段】
通过品味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的成长。
如 “还是分头去找吧”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分头,这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感。
其次,抽掉“吧”字后的句号,让学生试着填出,通过结合文本,可以读到杜小康的沉着、冷静,也即面对苦难时一种处变不惊的风度。
再次,通过朗读指导,读出杜小康的处变不惊、敢于担当。
四、领悟提升 诗意结篇
1、孤独之旅不仅让杜小康收获了成长,走向了坚强。更重要的是让他真正理解了生活、理解了生命,让他懂得怎样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让我们从杜小康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心灵的养料,带着深情自由朗读文中那些触动你心灵的句子,让它们温润你的生命。
2、人生是一场旅途,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孤独的行者。生活中,总有不期而遇的苦难,面对它们,老师想用诗人阿多尼斯的一句诗与大家共勉: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板书设计:
回避 接受 战胜
孤 独 成长
处变不惊 勇于担当
■教学反思:
在文本解读方面,我花了不少心思,尤其是对细节的挖掘,既细致、又有深度,借助充分的情境朗读,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个性形象。
从课堂流程来看,比较流畅,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课堂效果来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回答的质量也较高。
不足之处是课堂的重心还可以稍微后移。同时学生由于第一次拍摄视频课,显得较为紧张。
一堂课、一次磨练、一些进步,我会本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继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